俄烏戰爭已持續快滿一年,仍未有止戰的跡象,而俄羅斯在日前拋出「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 Treaty)恐無法續約的警告,背後用意耐人尋味,對照去年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曾提及不排除「先發制人」(First Strike)的核武警告,美俄之間的核武管控機制危在旦夕,倘若兩大國重回冷戰時期的「恐怖平衡」(Balance of Terror),恐怕全球將進入新一輪的核武風暴,俄烏戰爭的走向將會對整體局勢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

美俄互信不足 核武裁減陷入僵局

近日,俄羅斯向美國提出警告,雙方簽署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將在2026年到期,未來極有可能不會延長續約,一旦核武管控失效,全球恐怕會重回冷戰時期的核軍備競賽;值得留意的是,近期南韓國內出現疾呼發展核武的聲音,尤其面對北韓核威脅的挑釁動作,南韓民眾對於自主開發核武的支持明顯增加,眼看全球有陷入「核危機」的壓力,核武對國際社會帶來的「恐怖平衡」,是會「平衡調停」促進和平?還是「恐怖擴大」而相互毀滅呢?

值得留意的是,俄羅斯拋出核武裁減談判的議題,背後的用意為何?其實早在去年11月,美方有意恢復條約訂定的檢查事務,但最後沒有任何進展,原訂的會談因而取消。以目前離「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到期仍有三年的時間,目前理應是要進入續約及條約內容的談判進程;然而,談判進度卻不如預期,美俄雙方互信不足,俄羅斯擔心美國有意透過俄烏戰場讓俄羅斯戰略受挫,相反的,美國擔憂俄羅斯會藉機推翻過去核武裁減的共識,而這都影響全球軍備管制的推展。

目前全球「核武俱樂部」的成員有九個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北韓及以色列,其中,多數國家是在亞洲地區,這和當前地緣政治情勢有著綿密的關聯性,也牽動著區域穩定的發展。然而,國際社會體現政治權力現實的一面,沒有一個國家對於安全是滿足的,換言之,國家為了保有自己的利益,「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的氛圍之下,會希望掌握優勢的武力來維護國家安全,甚至是達到相互嚇阻的作用,避免其他國家的侵擾,發展核武成了選項之一。

美難允諾南韓發展核武抗衡北韓

當然,對於「擁核」的國家來說,會極力阻止其他國家獲得核武,主要考量有二,一是對於地緣政治權力的考量,一旦周邊國家也擁有核武,那勢必會削弱擁核國家的地位及優勢,例如北韓、中國對於南韓發展核武的反對;二則是基於全球情勢穩定的考量,畢竟多了一個國家擁有核武,就會有使用核武的風險,「有槍不開」比「手中無槍」更難管制,甚至會有「擴散」的可能性,例如美、英、法等國極力防止有新的國家擁有核武,就是要避免「恐怖平衡」衍生出「失衡」的狀態。

南韓國內近期卻出現發展核武的聲音,由於北韓軍事恫嚇動作不斷,甚至將核武視為國家重要政策,不僅在周邊地區試射飛彈,還持續研發先進的導彈技術,這讓南韓感到憂心;去年底,南韓國內進行了一份「開發核武器」的民調,結果顯示,高達七成六的民眾認為有必要自主開發核武,更多民眾認為北韓不可能放棄核武,而且深信北韓會持續進行核測驗。顯然,南韓社會對於發展核武的支持,就是要因應北韓的核武威脅,希望以強大的核武作為後盾,來向北韓展現震懾力。

只是,對美國來說,雖然和南韓有著安保合作的關係,也把北韓視為共同的敵人,但是要美國支持南韓發展核武來抗衡北韓,恐怕美國是不會答應,畢竟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冷戰結束後,就積極推動減緩全球核武的增加,甚至與擁核國家達到銷毀、減低數量的共識,目的就是要確保全球的和平穩定。更遑論如果南韓在朝鮮半島部署核武設施,不但打臉美國「朝鮮半島無核化」政策,也刺激到北韓及中國,進而讓東北亞出現「軍備競賽」,甚至引發世界大戰,這不是美國想要的結果。

美國倘若答應南韓發展核武,不但會激起北韓的不滿情緒,也可能迫使金正恩採取冒進的軍事動作,而以北韓政府封閉的決策系統,難以推測金正恩可能的反應,那麼就連日本都會受到波及,也可能直接核武攻擊美國本土。更不用說,中國及俄羅斯會藉機在核武議題上進行合作,甚至延燒到其他地區,包括台海、南亞等地,那麼這會讓美國面臨蠟燭兩邊燒的壓力。美俄尚未取得新的武器裁減共識,又要防堵俄羅斯「先發制人」,也不會同意南韓發展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