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候選人日前對義務役士兵是否延長役期一事提出4大主張,後3項無關宏旨,筆者不打算討論;但候選人第1個主張說:「義務役訓練內容與役期應全面檢討」,將「訓練內容」與「役期」勾聯,認為應該「全面改革服兵役的訓練內容,取消和軍事訓練無關的活動」,筆者老實不客氣講,這叫「打高空」,適合參加作文比賽,根本不符合「人性」,因為應該這麼做不等同於實際那麼做,要昧於現實說這樣最對、那樣最好,那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附帶一提,該候選人2年前曾贊成役期維持4個月;及筆者不在該選區,不會投給他或他的對手。
筆者是志願役軍官任滿退役,在部隊聽了10多年「訓練是軍人最大的福利」、「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樣的話;1987年軍教片《報告班長》及其之後的系列電影經典台詞「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現在偶爾還會在有線電視的電影台出現。不過,1996年朱延平導演,吳念真編劇,集合當年的「四小天王」吳奇隆、林志穎、蘇有朋、金城武演出的《號角響起》,有一幕極為經典:
軍長視察演習部隊問某士兵:還有多久退伍啊?
士兵:報告長官,保衛國家是軍人終生職責。
軍長:部隊好嗎?
士兵:報告長官,伙食好、住得好,個個學習情緒高。
軍長:那長官們對你們好不好?
士兵:報告長官,長官對我們如父母、如兄弟、如師長。
軍長:那到底是在部隊好?還是你在當兵前在社會好啊?
士兵:報告長官,當然部隊好。
軍長:師長,給他(士兵)一張志願留營表,叫他馬上填。
士兵:報告長官,我不要,我不要。
軍長:為什麼不要呢?部隊這麼好,什麼都好,比在社會上好,你回去幹嘛?我是成全你。
士兵:報告長官,我真的不要…
軍長:那你一定隱瞞了什麼?你欺騙我;欺騙長官是要判軍法的。你是要留營呢?還是判軍法?
士兵:報告長官,我錯了,我真的不要留下來,我錯了。
軍長:你沒錯,錯的是你們(轉向師長、旅長說),虛偽、作假,騙誰啊?你們是騙敵人?還是騙長官?最後是騙自己!
導引出「部隊不能說真話」的諷刺,電影雖然為了戲劇張力有所誇張,但說實話,看在老行伍眼裡,還真不容易反駁;就像「訓練是軍人最大的福利」,如果無關升遷、考績、功獎,多數、正常的軍人恐怕都寧可不要這個福利。
幾年前,筆者聽聞軍中有個聘雇人員缺額打算一試,報名表中要求要到軍醫院體檢,正巧與軍事院校招生體檢學生相遇,明顯看到兩種不同類型「有意投考」的學生,一種是單槍匹馬,戴著眼鏡一付就是成績還不錯的好學生模樣,為了視力檢查合格,多次進出檢查診間,請求檢驗人員「幫忙」;另一種是成群結隊,打鬧嬉笑,要麼一窩蜂排某一檢查,要麼坐在等侯區玩手機。好奇心驅使,筆者分別搭訕詢問,前者只填了唯一志願「國防醫學院」,其他戰鬥兵科學校「沒得商量」;後者則是體檢有公假,不必悶在學校,出來透透氣,「萬一」體檢過了,還有筆試、口試,真的考上了要不要報到?語帶保留:「再跟家人商量」。這些都沒有對錯,都是真實的人性反應,不是詭譎的數字、不是學者的想當然而、不是政客的語言。當年兵役制度改成「徵募並行」時,監察院曾提出5大疑慮,包含:招募兵源不易、養兵代價過高、動員作戰能力降低、兵員素質堪慮、不易建立全民防衛國家責任觀念;而國防部回應募兵有5大優點,包含:素質提升、專才專用、兵源穩定、長留久用、戰力增強。現在看來有沒有覺得好笑?
回到役期問題,先說部隊裡各級幹部的心態,在不考量有沒有床位、有沒有足夠裝備的前提下,套用民間傳説「韓信點兵」典故,永遠是「多多益善」!為什麼?人多好辦事,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如果多一個連的兵力,就多1個連長、1個副連長、3個排長的職缺;如果多一個營,就多出營級一堆軍士官職缺;再往上推,「兵多」則「將廣」,可能會多出不少梅花(校級軍官)、星星(將級軍官),疏通先前因精實、精進、精粹各種人事案裁減的升遷管道。請問這些人有什麼理由反對?至於兵力數量是否等同於戰鬥能力,則未必是等比級數式上升。
兵役是否延長為一年,總統蔡英文「臉書」宣布,下周(12月26日至30日)將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總統府發言人證實,相關議題已經進入「盤整」階段,國安會議結束後會向外界報告。只是在此之前,喧擾已久的話題,早已有不少民調透過數據「支持」役期延長,說成「社會共識」,而且無分藍綠。國民黨立委江啟臣的「啟思民本基金會」今年8月公布的文字:「針對社會高度關心的兵役問題,有65.5%的民眾認為應延長到1年,維持4個月的僅12.9%、延長到8個月5%、10個月4.6%」,稱調查方法及樣本數為:「針對全國18歲以上的網路人口,於今年8月5日至7日期間,在Facebook投放廣告發送問卷,並剔除IP重複者,一共回收1021份有效問卷。抽樣誤差在95%的信心水準下,為正負3.07%內。針對原始樣本,基金會採用比例估計法,母群體參數依內政部2022年6月之人口數據,以反覆加權法進行逐項重複連續性修正,使樣本的性別、年齡和地區特徵符合全國母體結構」。
另一個由退出民進黨的學者游盈隆主持的「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3月及12月分別對延長役期議題進行民調,「同意台灣役男服役至少要一年才合理」的類似命題,調查數字由7成6微幅下降至7成3,民調自評「值得注意的是,相差9個月,20-24歲年輕人對『現行台灣役男四個月軍事訓練役改為一年』的態度已大不相同。2022年3月,20-24歲年輕人中56.4%同意、26.3%不同意;如今35.6%同意、37.2%不同意。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凸顯年輕役男面對役期延長仍有不少憂慮。但已服役或除役者則傾向支持兵役延長,強調「25歲以上台灣人對『現行台灣役男四個月軍事訓練役改為一年』仍有極大的共識」。隱隱約約證實了網路流傳的笑話,反正已經當過或是性別差異不用當,「要延就延與我何干?」的態度與想法,用閩南語俗諺講就是「人呷米粉,你在喊燒」的味道。
再提到將「訓練內容」與「役期」勾聯的問題,候選人認為「和軍事訓練無關的活動」應該取消。筆者想問哪些活動和軍事訓練無關?想來該是刷油漆、掃落葉、通水溝這些事吧,可是這些事義務役軍人不做,誰做?自己要過生活的地方需要整理,難道還要找別人來做?筆者想再追問那煮飯煮菜和軍事訓練有關嗎?難不成要請專業廚師?或是外包廠商?又或者叫「傅胖達」、「吳伯毅」?合理嗎?可行嗎?當兵一年,每天都「精實地」出操、打野外,有幾個人真的受得了?還有人認為莒光日、唱軍歌沒有必要,但國安局前幾天才把「抖音」上一段解放軍助民的影片認定為「認知作戰」,那到底和軍事訓練有沒有關係?到底該不該有莒光日課程呢?
另一個該不該繼續存在的是「刺槍術」,媒體報導「兵役延長政策遲遲未定案的原因之一,是府院高層不太滿意國防部上呈的版本,訓練內容包含刺槍術『太過傳統』,不如學刺針飛彈」。筆者認為,這種似是而非的觀點,令人啼笑皆非。軍方辯稱:即便現在戰爭減少近身肉搏,但是刺槍術仍有鍛鍊體魄的功能;而單人操作就可打下敵機的刺針飛彈,乍聽起來超猛,但有想過一具FIM-92「刺針」(Stinger)便攜式防空飛彈單價多少嗎?依2020年3月國防部決標公告,個人肩射式刺針飛彈250枚、發射系統108套及敵我識别器108套等裝備,總價64億9857萬4824元,有辦法「人手一枚」嗎?用膝蓋想都知道不可能!拿這個來牽拖役期問題,真是令人傻眼。
兵役延長問題,從頭到尾都是政治議題,只有執政者敢不敢下決心,沒有訓練內容、民意取向問題,拿這些來「墊背」,說實話就是「拖」字訣;而在野黨批評是「選舉考量」,嚴格地說,鼓吹要執政者當機立斷延長役期,又何嘗不是選舉考量?大家都知道誰宣布誰倒楣,趁著「外國人鼓吹」,執政黨難以拒絕的情況下,在野黨的要求,無非就是想「割韭菜」、「撿便宜」,順水推舟,將來把責任怪給「前朝」。從人性現實來看,募兵永遠是偏鄉或窮人家的小孩去,有錢的覺得國防跟自己沒關係,有納稅就是盡了義務,打仗就
是穿軍服的人去;而徵兵就會出現「有辦法」的不去,從小留學生到刻意減重、增胖,還有裝病、裝瘋賣傻等花招百出,「沒辦法」的就進去「數饅頭」,讓紀律規則限制,過著有太多無法從心所欲、太多自己討厭的事被迫要做、太多即使不願意也必須服從的日子。國軍訓練的合理性與役期應該多長,彼此沒有連動關係,因為那是違反人性的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