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在北極既競爭又合作

中國大陸積極經營北極,最大的潛在阻力就是俄羅斯。地理環境的限制讓中共難以打入北極事務決策圈,而且裝備不足也令其無法在短時間內派出大量科研團隊;在航運上,如果沒有經過破冰抗寒設計的船艦,要在嚴寒的北冰洋航行相當困難,還是必須與其他國家合作。儘管俄國願在經貿與資源開發上與中國大陸合作分享,但有關北冰洋航線合作,俄羅斯仍是主導者。

中國大陸不只透過外交與經貿合作參與北極事務,在學術研究方面,也用國家力量鼓勵青年學者參與極地戰略研究。例如2019年5月7日到9日,中國大陸極地研究中心與上海海洋大學舉辦「第七屆中國大陸北歐北極合作研討會」,主題是北冰洋的水產漁業發展、冰上絲綢之路的印象和國際在該區域的持續發展政策與實踐計畫,廣邀接近北極與有興趣國家與會。

早在冷戰時期,蘇聯就曾與美國在北極展開全面性競爭,特別是兩國的洲際彈道飛彈攻防,如何在北極周邊增設雷達站,以發揮早期預警效果,利用北極冰層作為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的掩護,讓其發揮「二次核打擊」的能力,這些都是冷戰時期美蘇布局北極的軍事應用。回顧俄羅斯過去曾發布《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國家政策原則及遠景規劃》、《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以及《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國家綱要》,這些文件凸顯俄羅斯想建構北極戰略的框架與未來發展方向,就國家核心利益而言,俄羅斯沒有妥協的空間。換句話說,中俄在北極圈的軍事合作可能性不高,甚至是競爭大於合作,原因在於俄羅斯的本土安全與核心利益不容妥協,這也限制了中俄在北極軍事合作的可能性。

美國的反制

對美國而言,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與8月的臺海軍演,都讓美國更加提防俄羅斯與中國的威脅。北冰洋戰略除了經濟發展外,更有國家安全戰略的意涵。美國在經貿科研上持續與北冰洋周邊國家合作,也嘗試將軍事力量重返北極,例如與北約為核心的盟邦及夥伴加強軍事演習、將航太防衛司令部朝向現代化發展,以及加派美國海岸巡防隊的破冰船等,以面對未來可能在北極出現的任何威脅,確保美國的利益與安全。

(本文獲海基會交流雙月刊授權轉載,詳細內容請參閱《交流雙月刊》第1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