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方選舉結束,民進黨大敗,黨內檢討聲不斷,這是2016年執政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何時能觸底反彈?外界都在看黨內青壯世代的動向,副總統賴清德打算參選黨主席,他不但會是2024年綠營的共主,更是台派支持者的希望。能否扛起帶領民進黨的重責大任,端看賴神的領導能力。不過眼下除了要找回支持者的信心,還得展現團結的氣勢,壓力之大不言而喻。只是賴清德以副總統的身分兼任黨主席,又是眼下代表綠營參選2024年總統的最可能人選,多重身分會是阻力,還是能發揮加乘作用?恐怕還得經過層層考驗,時間不多,諸多挑戰將隨之而來。

賴清德的責任 回應支持者與社會的期待與批判

蔡英文總統為了2022年大選失敗辭去黨主席一職,這是負起敗選的責任,也是民進黨內部檢討反省的時機。雖然各界多所期待黨內青壯世代能扛下接踵而來的挑戰,但關注的並不是接下來誰會擔任哪個職位的問題,而是執政黨是否能否在檢討過程中,回應社會大眾及支持者的期待與批判。此外,2022年的地方選舉跟2024年的中央選舉,面對的議題及格局大不相同,無論是施政及選舉策略,都會有不同的著重點,黨內各方勢力及代理人,是不是有大刀闊斧改革的宏觀思維?還是停留在權力分配及鬥爭的微觀考量?恐怕都需要捫心自問,這同時也是賴清德參選黨主席必須思考的面向。

賴清德是民進黨面對2024年的希望,這已是黨內的最大公約數,願意在此時此刻扛下黨主席的決定,確實是經過相當縝密的思考,以及毅然決然的責任感,同時他在登記參選黨主席時,也提出了包括穩定政局、深刻檢討、廣納人才、守護和平的四個目標。只是,倘若順利當選新任主席後,他將可能會身兼三個身份,不但是現任副總統,又會是2024年的總統候選人。既然權力將集中於其一身,代表著他也必須扛下所有的責任,這也使得他的一舉一動動見觀瞻。問題是,挑戰不是在賴清德順利接任黨主席後才開始,而是在他宣告參選那一刻起,就已經無法迴避。

若從時序來看,賴清德將面對三重挑戰,包括:黨內檢討、三位一體與國際事務。首先,就黨內檢討無非是針對2022年的敗選反省,民進黨並不是因為國民黨強大而敗選,而是因為無法喚起支持者的熱情與認同,執政成績困於同溫層無法對外擴散,這凸顯出黨內民主機制出現問題,部分縣市長候選人「人設」出了問題,也難以繼承或延續執政績效,進而連自己的支持者都難以說服,選舉結果可以說是對民進黨的教訓,但讓人緊張的是,截至目前為止,所謂的「選後檢討」猶如空中樓閣,黨內卻聚焦在人選布局,卻鮮少有大鳴大放的檢討聲,這是賴清德上任黨主席後必須嚴正面對的問題,面對社會的期待與批判。

「三位一體」展現領導力 團結共同擘畫台灣的未來

 其次,賴清德擔任黨主席之後,擁有副總統的身分之外,極有可能是民進黨2024年的總統候選人,「三位一體」的狀態,這不僅是民進黨創黨之後首見,也是台灣憲政體制第一次面對擁有憲政實權的副總統,也因此,賴清德的每一步都必須謹慎為之,同時亦須注意黨政之間的分際,避免影響憲政體制的安定性。此外,賴清德雖然是目前民進黨最具氣勢的政治明星,許多黨政人士也紛紛表態支持,但是黨主席握有制定規則的權力,如何能維持黨內競爭的公平性,這關乎支持者對於黨內民主的期待,這不只是他自己將可能爭取出征2024年的資格,立法委員的提名機制,以及不分區立委的名單及排名,除了要衡量政治實力、黨內權力、功能劃分等面向,還得回應社會形勢發展,缺一不可。

第三便是國際事務能力的彰顯。賴清德從政經歷相當完整,無論是擔任立委到台南市長、行政院長,從地方到中央都有歷練,且成績都十分亮眼,再加上擔綱副總統期間,曾前往美國、邦交國訪問,以及接待外國政要代表,外事能力已勝過可能的競爭對手。然而,競選總統大位,除了經驗,還需要提出政策及願景,尤其是對美、對中的論述,除了要從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的基調出發,也必須有更精進的說帖。由於具備副總統身份,也將使得未來的賴清德難訪美進行戰略溝通,但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在面對中國日益增加的軍事威脅,如何維持兩岸的穩定與和平,同時取得美國等盟友的信任,這都考驗著他應對國際局勢的能力。

事實上在賴清德宣布參選黨主席那一刻開始,他已接下了民進黨未來發展的責任。要獲得支持者的認同,也必須展現出符合社會期待的能耐,當然團結黨內不是賴清德一個人就能做得到,需要更多人一同攜手檢討、改革及擘劃。往往權力的困境不是來自於競爭,而是因為領導及決策過程中缺乏多元的聲音,這也是民進黨當前需要正視的問題。既然賴清德願意一肩扛下,那麼就有必要找回黨魂的同時,又能開展出具未來性的道路,這不只是民進黨的事,也會關係到台灣的國家發展,可以說,那個男人就是賴清德,許多支持者也期待,面對種種挑戰,一同有路沿路唱歌,也會無路蹽溪過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