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19世紀末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直接將青蛙放入40℃度的溫水中時,青蛙因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溫水中跳出。但對照組則使用一般冷水,之後以每分鐘上升0.2℃速度緩慢加熱,結果青蛙將會察覺不到危險而被煮死。這個故事經常被用來比喻人們不能或不願注意逐漸產生的威脅或對此作出反應。而台灣人民的國防意識似乎正處於這樣的樣貌當中。

今年2月5日(農曆大年初五),有東引民眾的住家頂樓監視器拍到不明飛行器低飛穿越東引南澳上空往東飛行,通過東引上空時間約10多秒鐘。後來國防部稱經比對為「民用型定翼雙槳飛行器」,立委王定宇再幫忙說是民用的「運-12」運輸機。

半年多後,8月24日,網路上流傳金門二膽島防區執勤衛哨「注目禮」看著空拍機影像,還加碼防區官兵「丟石頭」反擊畫面。金防部後來證實,是8月16日遭「民用」無人機侵擾,值勤官兵依辨識、通報等處置程序應處,周邊休息官兵則自發性以石頭丟擲、擾亂。後來再傳多起「民用」無人機侵擾,因輿論譁然,軍方也改變方式除調撥干擾槍支援前線外,也以實彈射擊驅離甚至擊落等方式應處。

接下的9月5日「狀況升級」,從「民用」無人空拍機,變成軍用「BZK-007」偵察無人機;然後連續再來「TB-001」察打一體無人機、「BZK-005」中高空遠程無人偵察機、「KVD-001」偵察無人機及「無偵-7」高空長時無人偵察機一一出籠。軍方依例每天報告台海周邊空情動態,而民眾對新聞的反應程度,讓媒體開始有一天沒一天地挑「新鮮貨」報導。這就是筆者前面提的「溫水煮青蛙」,習以為常的態度,或許是「蝦咪攏嘸驚」,也可能是輕忽、淡薄的國防意識,讓自己置身險境而不自知。

早期美軍MQ-9「死神」武裝無人機在獵殺恐怖組織首腦上「屢建奇功」,但一般民眾只能從新聞上看到片段敘述或者已經處理過的畫面,感受不到有多大的震撼,而且大部份人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覺得這些「神兵利器」真是威猛強悍,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偶爾隔著大銀幕,也能看到無人機的「參與」,比方電影台經常重播的《變形金剛》有收到命令進行緊急戰場偵察的MQ-9;2010年由電視影集改編重拍的《天龍特攻隊》也加入了「死神」掛彈執行特定地點轟炸狙殺的橋段,當然電影主角總能在千鈞一髮之際躲過攻擊。但事實上,無人機在戰場上的破壞程度和能力,恐怕倍數於砲兵火砲、坦克裝甲。

俄烏戰爭爆發,美國與土耳其提供的無人機協助烏克蘭抵抗俄軍入侵,成效獲得矚目,但從俄國的角度看,無人機就是夢魘!在兩岸對峙的狀況下,有多位專家提出假設,比方解放軍可能在東部戰區設立無人機情蒐中心,以無人機偵蒐國軍分散目標,再予情蒐整合打擊;也有猜測解放軍可能多型無人機搭配,以偵察、誘餌型無人機誘騙曝露空防陣地,再以自殺無人機或火砲攻擊摧毀,最後再以攻擊型無人機或殲擊機進行縱深攻擊。都言之成理,也都有其可能性,但面對民用無人空拍機、軍用偵察攻擊無人機襲擾,不知是不好說還是沒辦法,軍方總是含糊帶過,而民眾除了訕笑之外,或許是不知該如何是好,也沒什麼特殊反應。

無人機不僅是一架飛機而已,而是一整套系統,包括機身前方的感應器,以及中繼、導引與控制系統,甚至武器系統。超過半年的俄烏戰爭無疑讓世人對無人機的表現都了然於心,也應該都能認同無人機是關乎戰爭勝敗的戰略性主角。但我們的國防意識,停留在官宣的「認知作戰」,停留在刻板印象的「守中線」。民眾對解放軍無人機擾台的關心程度還低於少將出入聲色場所,這樣的國防意識著實令人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