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跟「黑熊學院」發起人學者沈伯洋等人召開國際記者會,宣布將資助「黑熊學院」6億元推廣民間防衛教育,訓練300萬名「黑熊勇士」作為民間防衛力量,同時提供4億元訓練30萬名「保鄉神射」。前主播廖筱君報名神射手計畫,自稱「滅匪女殺手」,要當「保鄉女射手」,說「在美國前國防部官員帶領下,到射擊場進行練習,挑戰BB槍和手槍,從拿槍的姿勢、射擊預備動作、瞄準,一步一步在教練指導下,按部就班練習。」筆者認為曹董以及相關團體在促進全民國防上的作為值得肯定,但對於拿玩具槍辦「家家酒」式的防衛教育,只能說有些人把保家衛國、上陣殺敵這些事想得太簡單。完全搞混了「民防」和「民兵」的差異。曹董等人想在「體制外」建制武力,不要說在有政黨輪替可能下,被視為非法武裝組織;就連現在當朝當權政府,恐怕也難以見容有一支未必完全聽話的武裝力量在民間活動。所以筆者相勸,如果有心相助全民國防,不如好好想想怎麼樣幫忙國軍野戰部隊志願役官士兵招募,怎樣讓教召、民防組織更有效率的運作。

廖筱君雖然強調,「玩具BB槍和真槍都是一比一的模擬練習槍」,但是瓦斯罐為子彈推進動力的BB槍和撞針撞擊火藥引爆的金屬子彈的震撼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國防部聲明不會提供「場地、設備、師資」的狀態下,以模擬練習槍「作作樣子」,可能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能怪國防部嗎?不能!因為「軍隊國家化」,必須確認你效忠國家才能提供你必要的武力和訓練,曹董等人說的推廣民間防衛力量,並不在國家所能認可的體制之下,簡單地說,到底聽誰命令?歸誰指揮?這不只涉及金錢,更有政治角力、社會安定各層面的顧慮因素。說實在話,筆者不認為這些種種問題,是曹董跟相關團體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因此奉勸既然已搏得名聲就見好就收,回歸體制相助才是正道。

港星劉德華主演的《新少林寺》,看過嗎?講的是1920年代,處於權力擁有者割據地盤和混戰的亂世,互相爭鬥甚至部下背叛以求上位的故事,這些權力擁有者有兵馬、槍械,起初也是從保鄉土開始,最後變成爭資源、搶地盤,那個時代叫做「軍閥」。台灣的社會新聞中,「竹聯幫」、「四海幫」到後來的「天道盟」、「太陽會」,在歌手沈文程《1990台灣人》的歌中寫到「台灣槍子淹目眉」、「出門小心不要踩到槍」,還傳出在柬埔寨秘訓「虎三代」殺手,這些人叫「黑道」。共通點都是4個字:「擁槍自重」。曹董的300萬名「黑熊勇士」、30萬名「保鄉神射」都能做到完整的考核確認其愛鄉土?不會產生從團練、鄉勇變山寨土匪、混戰軍閥?如果曹董等人真能做到那樣的考核和保證,那恐怕更給人「曹家軍」的不當聯想,那主政者更有理由將曹某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而且從歷史經驗中看,筆者必須強調:「不限於任何色彩(藍綠白)的主政者」。

曹董等人建立「黑熊勇士」、「保鄉神射」的想法,嚴格地說不是什麼新發明,只是把軍人的角色轉變成一般民眾。過去曾經傳聞,美軍借助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經驗發展「地下反抗體系」的概念,也曾在隱秘的美軍教官來台特訓中,對台灣特戰部隊進行實際訓練,教導特戰部隊潛入民間,組織民間後備軍人與願意參戰的平民,進行游擊作戰、執行側翼伏擊、偵察哨戒、後勤支援等任務,協助正規軍作戰;萬一戰事不順,還能保留武器,隱藏在敵後繼續抵抗,等待反攻的時機。而早期國軍所謂「政戰特遣隊」就是做這些事,不過到後期似乎偏重於情報傳遞工作。美軍這套「地下反抗體系」概念,在今年烏克蘭戰場上再次被運用,初期似乎也獲得不錯成果,但隨著戰區擴大、時間拉長,愈來愈需要真刀真槍對壘;而若是場景移到台灣,或許有許多該值得思考的問題。

台灣有幸有「天險」台灣海峽阻隔,中國解放軍沒辦法像俄羅斯軍隊坦克越界就開始打仗,不管船運、直升機跨海突擊,都必須事先準備,會產生一定的時間讓台灣得以警覺因應;所以很多人猜想,解放軍攻擊台灣一定是「開戰即終戰」,以導彈狂轟濫炸,再以絕對優勢兵力、火力奪島,務求在最短時間結束戰爭。而因應這種假想,這些所謂的「地下反抗體系」,就在「敵後」盤據城鎮或流竄山區進行遊擊戰,耗損解放軍物資或兵力,讓美日援軍得以整備援助。但這種「理想狀態」現實中有很多無法連貫之處,先不談狂轟濫炸後的損傷及民心士氣問題,也不討論救助傷患的人道問題;第一個疑問是那些人是可以動員的「地下反抗體系」,曹董的「黑熊勇士」、「保鄉神射」在排除「體制」問題下是一個選項,在政府後備動員上「應該」可以做到,只是有些疊床架屋;接下來,就是領槍彈、補給、建立指揮體系與正規軍通聯協定管道,這個區塊目前是塊空白,而且這也是最容易產生資源分配、意見分歧的地方;第三個,根據《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拿起武器,卻未穿軍服的平民,是不受國際法保護的「交戰人員」,在敵方部隊屢遭未穿著軍服的平民偷襲後,可能因「無法分辨」讓戰火波及到無辜民眾身上,造成其他傷亡,這種意外的「借刀殺人」、「與惡的距離」,是事先無法估算卻難以迴避之處。而美軍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甚至烏克蘭戰爭中的「經驗」,是不是真的驗證對美軍之外的國家政權有利?則又是另一個討論的話題。

筆者個人以為分清楚「民防」和「民兵」的差異,台灣當務之急是落實扶傷救難的民防體系,而不是未能明確定位的民兵組織。筆者在2021年時看到一則頗意外的新聞,指因為「精省」後經費短缺,北高兩市以外的高中軍訓打靶課程停辦了11年!另外,因應「全民國防教育法」實施,軍訓教官將於2023年全面退出校園;如此刨根挖底,現在再由民間弄個玩具BB槍訓練?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而每年的民防演習,除了不能在路上移動,在室內課照上、會照開的「萬安演習」之外,您真的知道不是演習的空襲時該躲到哪?周遭有人受傷時只能「撥打」119?後備動員組織真的知道訓練4個月的步槍兵,人在戶籍地?還是租屋在外地?怎麼聯絡?能編列在哪個戰時編制?這些基本空虛不解決,只妄言「勇士」、「殺手」,真的會淪為笑話。

根據媒體報導,截至2021年8月底志願役人數16萬2282人,與「募兵制」計畫所訂須募得16萬9千人的目標有所差距。至2021年6月底,國軍士兵編現比不及八成部隊,有陸軍特戰、兩棲部隊、砲兵部隊、陸軍防空部隊;士官編現比不及八成的,則有陸軍機步部隊、砲兵部隊、裝騎部隊、火箭部隊、防空飛彈部隊;軍官編現比不及八成的則有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及其所屬單位、步兵營、戰車營、砲兵營各連及守備中隊、運輸車中隊、砲車中隊、防備連、飛彈連、空軍防空暨飛彈部隊、憲兵202指揮部。雖然有人緩頰:「可能因年齡、事業、家庭等各種問題不允許加入國軍,但國家不應該懷疑他們的愛國心」,不過第一線部隊空虛,卻想要組訓民兵?這種矛盾做法恐怕很難真正發揮保衛鄉土的能力。至於曹董等人在「體制外」建制武力的想法,筆者必須坦白說,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儘管出發點、想法都對,或許會像民國初年的軍閥被「策略結盟」,但只要一天沒有解決聽誰命令、歸誰指揮問題,就不會被政治爭權者、當權者所接受,歷史告訴我們:最後的下場都是「如鯁在喉,芒刺在背,必欲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