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但美國一份研究報告戳破中國經濟美好的假象。美國智庫研究員表示,外界對於中共制定的經濟政策一直帶有虛幻的羨慕之情,但其實只是「國王沒有穿衣服」。美國《市場觀察》(Market Watch)網站 10 日刊文,從中國國內各個面向,包括增長奇蹟的結束、房地產泡沫、COVID-19 清零政策等角度,探討中國經濟存在的嚴重問題。

報導稱,2008 年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嚴重受到衝擊,從美國到歐洲,大型金融機構倒閉的風潮方興未艾,造成房地產價格下跌以及失業率上升,整個社會和經濟都處於危險邊緣,消費需求更是被削弱。

然而,在這波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的情況下,中國似乎未受到影響。從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從 2008 年至 2011 年連續保持每年近 10% 的快速增長。因中國推出數波應對金融危機政策,其中地方政府以大量借貸資助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 5,750 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的推動下,藉助政府消費投入基礎設施項目,並鼓勵向房地產業者提供便利貸款。

報導指出,中國經濟雖一度進入令人羨慕的快速增長時期,但其浮華背後隱藏的是危機。直到現在,中國已經無法再對道路、橋梁和其它基礎建設進行有效的投資。

報導稱 :「重新平衡中國經濟的做法,從以投資為主導,轉向以國內消費支出為主導,遇到了政治上的反對,因為現有模式的既得利益集團阻止了必要的改革。」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亞洲經濟專家傑里米·馬克(Jeremy Mark)表示:「西方對中共政策制定者的超級能力一直存在某種羨慕之情,但事實上國王沒有穿衣服。」他進一步指出 :「政治優先事項是理解中國共產黨所做決定的核心。在經濟政策制定中,政治已經優先於其它考慮。」

在中共 20 大即將於 10 月 16 日登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極可能迎來開創性的第三個五年任期。但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連過去堅定看好的樂觀派大佬、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也在《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撰文稱,他對中國經濟陷入了深刻懷疑 :「我最大的錯誤是把習近平思想的後果設置到最低」。

史蒂芬‧羅奇表示:「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的新時代更多的是關於共產黨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強調權力、控制和對經濟的意識形態約束。」他補充道 :「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的增長犧牲才剛剛開始。」

報導分析中國房地產泡沫,指出在過去經濟史上曾出現過多次這種現象,只是中國房地產形成的肇因不同。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向《市場觀察》透露,北京當初為試圖刺激經濟活動,以達到不可持續的高 GDP 增長目標,為房地產行業提供寬鬆的信貸,然而這些過去的刺激政策正演變成現在的根本問題。

報導稱,相較於其它房地產,中國開發商都是預售尚未建成的房屋,用買家的首付款跟銀行貸款,再利用這些資金購買更多土地,而不是快速完成承諾的房屋。

隨著房地產泡沫化,助長其通貨膨脹的債務增長儼然成為需要被認真看待的問題。但北京在 2020 年劃定房地產市場的「三條紅線」,對於借貸的新限制政策,大大約束了房地產開發的信貸管道,導致開發商無法透過借貸來掩蓋現金短缺,讓一些開發商無法完成購房者已經支付的項目。

報導稱,像中國恆大集團這樣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商,也疲於履行對購房者和貸款人的承諾,房地產行業的壓力嚴重打擊了投機者,8 月份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已經連續 11 個月下降了。

前美國財政部官員、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布拉德‧塞斯特(Brad Setser)接受《市場觀察》採訪時指出,中國房地產危機中的麻煩不太可能蔓延到金融系統,由於金融系統屬於國有,北京過去也已經表現出對銀行進行資本重組的意思。

有鑑於房地產開發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即使沒有發生金融危機,但房地產泡沫破裂也可能對中國經濟構成嚴重的衝擊。塞斯特補充 :「房地產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的份額比在美國大得多」。有研究顯示,中國 70% 的家庭將儲蓄都壓在房地產中。

然而,中國房地產存在嚴重弊病,要返回原來狀況似乎有點困難。報導引述《彭博社》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Tom Orlik)的統計,中國未完工房產的抵押貸款價值約 2,300 億美元,占該國 GDP 的 1.4%。按照這個速度推算,到 2024 年未完工房產的抵押貸款價值將提升至 6,320 億美元,占 GDP 的 4% 之多。

現今中國不少地產開發商因資金問題延遲交屋,造成購屋者買了房卻無家可歸,不滿的購房者聯合發起抵制並集體拒繳房貸,不願意為開發商停止施工的未完工房屋支付抵押貸款。

美國智庫馬可波羅(Marco Polo)負責中國經濟研究的宋厚澤表示,由於官方在努力壓制這些抵制還貸活動的訊息,現在很難知道這些抗議活動的範圍有多大。

報導稱,北京最近向有問題的開發商提供 290 億美元的貸款,但是這個規模可能不足以解決問題。宋厚澤指出,中共當局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因為他們既想穩定房地產行業,又不想發出「若私企承受風險太大,政府會進行救助」的訊號。

宋厚澤表示,當局目前的刺激計劃僅僅是想要「矇混過關」,但這種不確定性和不斷下滑的房地產問題,將繼續影響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以及經濟增長。

此外,在嚴苛的清零政策、房地產泡沫,也壓制了民眾的消費需求。大西洋理事會亞洲安全倡議的高級研究員德克斯特‧羅伯茨(Dexter Roberts)於《The China Project》網站撰文稱,只要中國消費者因清零政策擔心他們被鎖在家裡,同時看著他們的房子一直貶值,他們就會繼續坐那兒,不要消費。

另據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的研究,在中國的住房價值每增加 10%,該國的整體消費就會增加約 3%,反之亦然。

報導稱,中國經濟放緩的另一個不利因素是嚴苛的清零政策,不確定地出現對主要城市的封城,停止絕大多數的生產活動,將居民封閉在家中,反覆接受核酸測試。

經濟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師埃爾南‧崔(Ernan Cui)在 8 月份一份報告中表示:「只要清零政策仍然存在,消費者將繼續面臨 COVID 限制措施反覆帶來的許多不確定性。」

報導引述《華爾街日報》8 月的社論文章,中國經濟的現狀是中共高層政策造成的後果。在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政策下,不可預測的大面積封鎖將持續席捲全國各地,導致消費者信心和生產活動出現波動。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有望迎來第三個五年任期。   圖:翻攝自央視網(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