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今 ( 30 ) 日爆出張善政的論文抄襲事件。張善政的回應是:
1 .「整理國外農業電子化的新發展資訊,不是論文研究,不是開發新技術,而是把國外現成新進展介紹給國內,既然是要引進新技術,當然會引用國外很多期刊報告內容,這跟論文寫作性質不同,這個計劃很大的重點是,並非只有整理報告給農業單位,為推廣農業電子化資訊,團隊去巡迴全台很多農業研究單位推廣,了解各農業單位在做什麼事,可以跟農業電子化結合,經費很大部分是在宣導、座談、輔助。「這個報告我覺得很驕傲,農業電子化啟動,我不敢說有很大功勞但有小小的貢獻,這些有助益的事情卻被抹黑,變成抄襲不抄襲的事情,我覺得非常遺憾,非常不能接受」。
2 .「至於未註明資料來源部分,張善政回應,報告最後有清單,其實團隊也很怕資料來源有遺漏,「萬一百疏一漏的話,我也代表團隊向農委會致歉。」
這兩點都不能成立。他的計畫題目「農業電子化發展策略分析與規劃」。包含分析與規劃,不能以「既然是要引進新技術,當然會引用國外很多期刊報告內容,這跟論文寫作性質不同」搪塞。
這種計畫在學術界有共同標準。也要符合論文的基本要求。也因此未註明來源出處,就要給符合學術界要求的合理解釋。不能以「對國內農業電子化有助益的事情,卻在選舉期間被抹黑,「非常不能接受!」學術研究絕大部分對社會有助益,但並沒有因為「有助益」,所以可以免除學術要求。
當時擔任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林貞出來替張善政講話:「蒐集引進國外農業電子化新進展資訊,供國內農業研究單位參考,選擇適合台灣環境導入應用。因此翻譯摘取國外文獻精華乃是必要,引用重點資料均有提供出處;翻譯引用文獻,不是抄襲。」
問題一如上述。既然題目有「分析與規劃」,就不會僅是引介。而且人們質疑的不是他有沒有「摘取國外文獻精華」,而是沒有引註。所謂「引用重點資料均有提供出處」取巧的地方就是「重點」。誰決定重點?這樣行文目的就是在規避學術界的要求:引註要有出處。
張善政的問題比林智堅更嚴重。林智堅是剛要學習撰寫學術論文的碩士班研究生,他從起稿到完成,每一步都在指導老師的要求下進行。他的論文問題在於指導老師認為林智堅與余正煌的論文相似或相同地方,乃是指導老師要求所致。但這點卻不被台大學術倫理委員會接受。
但張善政不同,他是博士、曾是台大教授,他不僅對研究計畫是不是要遵守學術論文格式知之甚稔,甚至與和尚念經吃素一般,是他學術生涯中朝夕不可須離的信條。
張善政要不要退選?由他決定。但那些要求林智堅退選的人,是不是應該以相同標準來看待張善政抄襲事件?
作者 : 林修正 / 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