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余苑綺受直腸癌之苦長達8年,21日仍不敵病魔不幸離世,享年39歲,而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整理出16項「大腸癌危險因子」,其中肥胖、吃加工肉品或紅肉、抽菸、喝酒等都包含在內,民眾可檢視自己是否踏入大腸癌的警戒區,若能改變則應盡早戒除。

錢政弘表示,他針對日常生活習慣,整理出16項「大腸癌危險因子」,其中有9項證據力較強,是較明確的危險因子,都需要多加注意。

1.肥胖:腹圍大的人(胖肚子)尤其危險,男性腰圍大於100公分/女性大於95公分,大腸癌風險增加53%,BMI超過29的人風險增加45%,若減重可以降低風險。
2.吃加工肉品或紅肉:加工肉品已經在2015年被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一級致癌物,應避免食用。紅肉則被認為「可能」增加大腸癌風險,目前列為二級致癌物,建議平時避免高溫烹煮和過量攝取即可。
3.膳食纖維攝取不足: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容易有胰島素阻抗產生,增加大腸癌風險。
4.抽菸:持續抽煙或斷斷續續抽煙特別會導致直腸癌的發生,相對風險多1.18倍,每天兩包會增加40%的風險,死亡率會多兩倍。
5.喝酒:每日飲酒量超過三杯(平均酒精量45克/日)的人,危險增加1.4倍。
6.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長期的胰島素阻抗(胰島素上升),會增加的30%的罹癌風險。
7.發炎性大腸炎:長期的大腸發炎、免疫改變和腸道菌失衡增加致癌的風險。
8.缺乏身體活動:日常生活中多活動的人可以減少24%大腸癌發生。
9.缺鈣和維生素D:鈣離子可以結合膽酸和脂肪酸,減少它們在大腸中對黏膜的損害,也可以直接減少大腸細胞不正常的分化。

其餘7項則為可能的大腸癌危險因子,包括吃含糖食物和喝含糖飲料、接受抗生素治療、病原菌增生、輪夜班、接受特定的癌症治療、膽囊切除,子宮內膜癌等,錢政弘指出,這些可能的危險因子,多數仍在研究中,將來應該還會有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