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提到,大家緬懷李登輝主要是他團結台灣多數人的力量,以及增進台美日關係,抵擋來自中共的壓力。

國史館為紀念李前總統逝世兩週年,於7月30日在國史館台北館區大禮堂舉辦「李前總統登輝先生逝世兩週年紀念──文物史料捐贈儀式暨新書發表會」。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在致詞時指出,李登輝任職總統12年所推動的諸多改革、所遭遇的諸多危機,以及克服困難的過程等,都很欠缺一手資料,這次所得到捐贈的文物史料範圍其實很廣,對學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資料,可以更了解李登輝的一生。李前總統家屬、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表示,唯有將父親的文物公共財化,才能突顯其歷史價值。

陳儀深開幕時表示,首先回顧李總統去世後二年來,國史館於2020年配合總統府辦理李先生的國喪大典、編印追思錄,2021年7月一週年時舉辦展覽「關鍵1991: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元年」,8月舉辦「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化」學術討論會,經審查修改後於本年正式出版發行。更重要的是,李登輝任職總統12年所推動的諸多改革、所遭遇的諸多危機,以及克服困難的過程等,都很欠缺一手資料,比起兩蔣研究的長期累積,還差得很遠。所幸在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深明大義」之下,決定把庫房裡的檔案文物幾乎全部移轉過來,並簽署數位化的合作計畫,可以加速讓這些史料檔案「公共化」,服務各界。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開幕致詞。 圖:國史館提供

陳儀深表示,2004年《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施行後,國史館即從李總統卸任辦公室徵集了三批文物。這次捐贈的文物史料範圍,包括幕僚小組研究報告、各部會向總統報告的計畫及研析意見等,已超出文物管理條例定義的範圍,且時間也涵蓋非總統副總統任職期間,這些對於研究者而言都是寶貴資料。又,一年來率領修纂處同仁訪問過十幾位李前總統的僚屬故舊,內容包括如何執行蔣經國總統交付的開放大陸探親工作、朝野國是會議的召開、兩岸之間是否有九二共識、集思會的起落、戒急用忍政策的形成、幕僚小組的運作,以及用非正式管道處理台美日關係的「明德專案」等,都令他大開眼界。相信明年正式出版以後,會使國內外關心的人進一步瞭解李登輝總統所完成的不只是民主化,更是國家化;進一步體會台灣今日民主、安定、繁榮的由來。

陳儀深指出,李前總統不可能解決台灣所有的難題,他們所緬懷的主要是他能夠把握時機團結台灣多數人的力量,完成歷次修憲,以及增進台美日關係,抵擋來自中國的壓力。國史館會蒐集更多的史料,記錄更多的證言,讓李登輝總統的面目更清晰、精神更發揚。

立委管碧玲受邀致詞表示,李總統的文物是非常重要的資產,感謝李安妮將李前總統文物捐給國史館,今天開始可以用國家的力量進行保存、研究與再利用;不過仍有些許遺憾的是,目前國家級的李登輝總統紀念館雖有草案,但具體成果尚待努力,讓國史館能儘速妥善的保存與利用李前總統的文物資料。李前總統所留下的歷史資產必須做到深入人心的地步,透過文化、藝術、電影、故事、小說等媒介來回首台灣發展的歷程,這是世界人類民主化的重要資產,也是台灣人建立國家歷史中最驕傲的一段。希望國史館能用最大的組織力量,好好做研究,讓歷史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最後,管委員感謝國史館的努力,提到她是在立院捍衛國史館地位、反對廢掉國史館的人。她表示當台灣人還沒有國家歷史前,不要太過大方,不能「假仙」(ké-sian)說不能用國家的力量寫歷史。

立委管碧玲致詞。 圖:國史館提供

李安妮在接受陳儀深致贈感謝狀及「為國存史」獎座後表示,父親過世後,因為各界的紀念活動,乃至倡議「李登輝學」,慢慢體會到不可能把父親私有化,而是可以透過回顧父親的人生歷程,認識生活在一個動盪階段的台灣人,將台灣這艘諾亞方舟帶往何處去。同時,父親生前交代不希望有偶像崇拜,透過將史料文物的公共財化,讓每個人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究李登輝、來看台灣。最後,李安妮提到國史館是足以安心託付的機關,既有史料文物整理及台灣史研究上的專業,也有非常濃厚的台灣味與台灣元素,不需要在國際間找其他機構託付文物史料,就在自己的土地上,有熱愛台灣的人,願意默默地整理,將文物交給國史館有其必要性與正當性。

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致詞。 圖:國史館提供

貴賓致詞後,國史館采集、審編、修纂三處處長,就李前總統的的文物史料入藏、整理、研究進行階段性成果報告。

采集處陸瑞玉處長指出,典藏總統副總統文物及史料為國史館的法定職責,2021年5月陳儀深拜會李登輝基金會洽談合作事宜,獲得李安妮的大力協助,並獲贈李前總統圖書、言論集、著作、活動影音及相關文物史料,計2,000餘項文物史料及圖書。以總統大事日記略稿(1988-2020)為例,稿內收錄總統任內及卸任後活動行程、言論事蹟及相關,是國史館編纂李登輝總統大事長編之重要基礎史料。各部會編製呈報的報告、計畫、建議對策等施政參考文件,也在捐贈之列,由國史館進行恆溫恆濕的專業保存。

審編處邱玉鳳處長指出,國史館原有李登輝總統文物全宗主要於1990-2002年自總統府、行政院新聞及第九任卸任總統辦公室移轉入藏,以照片、視聽資料、剪報為主,已有32萬張底片開放線上瀏覽。此次李登輝基金會將淡水紅樹林庫房典藏的文物史料捐贈國史館,將以尊重原始來源方式整理,分兩年挹注國史館200萬元史料數位化經費下,現已完成1,187卷建檔;截至7月底,累計完成764卷分件編目(共11,684件),有利於日後的檢索利用;預計年底可完成10萬個文件史料數位檔,將大大充實本館《李登輝總統文物》全宗內涵,是認識台灣現代史的真實見證。

修纂處歐素瑛處長指出,目前執行工作計畫有四:舉辦學術暨紀念活動;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口述訪談;李登輝先生大事長編;李登輝總統資料庫。學術活動方面,去(2021)年所舉辦的「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化學術討論會」,經審查、修改程序,出版《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書,聚焦兩岸外交、財政經濟、軍事國防、憲政改革、轉型正義、台灣主體性等課題。僚屬故舊訪談預計訪問20位相關人士,由陳儀深主訪,現已完成黃昆輝、鄭欽仁、邱進益、劉泰英、黃主文等14人,約25萬字訪談成果。從口述訪談可知,台灣目前的安全架構得益於「明德專案」的運作,最近將拜訪陳水扁前總統談論扁李關係。大事長編計畫,結合館外學者專家,預計編纂5冊,約100萬字,擬完成一套考證完整詳實之大事長編,作為基礎史料。李登輝總統資料庫,整合國史館及檔案管理局相關檔案史料,以及大事長編、言論選集、口述訪談、相關研究,以友善介面提供利用。

第二階段是新書發表及座談會,由陳儀深主持,邀請蘇瑞鏘、李福鐘及鄭睦群三位學者,分享李登輝大事長編的編纂及「李登輝學」的可能開展方向。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逝世兩週年紀念──文物史料捐贈儀式暨新書發表會」,右起李福鐘教授、蘇瑞鏘教授、陳儀深館長、鄭睦群執行長。 圖:國史館提供

陳儀深提到李登輝大事長編的寫法,雖有參考兩蔣總統的類似作品,但並非單純的紀錄,而是就部分議題,如李登輝總統是否加入共產黨等問題,必須有所考證與認定。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蘇瑞鏘教授指出,《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聚焦在1990年代民主化,總統任期內的李登輝為主,但對成為總統之前的知識養成、政務歷練等,可透過大事長編的編纂,作為李登輝研究的基礎。建構「李登輝學」是奠定「台灣學」的重要基礎,把大事長編做好,才能有效建構李登輝學,成為台灣學的重要知識基礎。

蘇瑞鏘表示在他負責的省主席任內,利用了外界看不到,每三個月給總統、行政院長的報告,並指出日後可再深入討論議題,包括:一、重要施政:如八萬農業大軍、農村醫療、二重疏洪道、南迴鐵路、整頓省營事業等;二、蔣經國如何觀察李登輝在省主席任內表現,如何因「日本特質」、「社會主義思想」,將省政向下紮根,腳踏實地、踏實做事,而獲得蔣經國的看重;三、省主席任內如何與黨外省議員、長老教會、海外台獨人士的互動與回應,有助瞭解解李登輝對民主的想法與概念,對理解這位「民主先生」會有更充足的知識基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李福鐘教授,目前對李登輝研究主要是媒體方面的報導,缺乏從文物史料著手的研究。李教授以一件未曾披露的會談資料,指出本次捐贈史料價值。1988年5月5日總統府資政陳立夫、國大代表杭立武、高信;國策顧問蕭錚、楊繼曾與國民黨中央黨部顧問陳宗熙聯袂拜訪李總統的會議紀錄,說明1988年1月13日李前總統繼任總統後的處境。

會談時,杭立武率先表達:「本黨中央未決定代主席人選前,本人即主張黨政分離,由中常委輪流擔任。現在本人仍主張設副主席,並貫徹黨政分離政策,以減少阻力,主席亦可不必負政治責任也。」有點向李前總統下馬威的味道。李總統在回覆陳立夫發言時稱「本人就任為時尚短,凡事當以力求穩定為先」,這表現了李登輝當時的心理狀態與決策原則,無法一時翻轉國民黨的威權體制,有如上阪冬子所說的「虎口下的總統」。

陳立夫於會談離席前又提出:「一、任何政體絕無允許反國家的政黨存在之理。二、改革當以司法之革新為首要。朱高正倡言,司法獨立高於國家存在,此乃大謬。司法當然應配合政治。」李總統回答:「司法不必配合政治,只要公正執法即可。」這批材料對於解讀李登輝掌握權力過程,有相當助益。

李登輝基金會鄭睦群執行長,負責卸任後的大事長編撰寫。鄭執行長指出,卸任後的李登輝,以平民身分在民間推動台聯及群策會,對李登輝圖書館的建置考量,李前總統的國葬跟兩蔣時代差異與特色,李登輝的日本形象分析,乃至李總統的生活起居、食物菜單,都是值得紀錄書寫的課題。

此次活動,有立法院秘書長林志嘉、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許雪姬所長、二二八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董事潘信行、李慧生、受難者家屬林黎彩女士、吳三連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秘書長戴寶村、台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黃輝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黃春生、第九任卸任總統辦公室主任黃振福,以及總統府專門委員沈錦燦等人蒞臨。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逝世兩週年紀念──文物史料捐贈儀式暨新書發表會」會後合影,右起李福鐘教授、蘇瑞鏘教授、陳儀深館長、李安妮董事長、鄭睦群執行長。   圖:國史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