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山區邊坡崩塌,花蓮林區管理處在西林林道沿線興建較高大的擋土結構物,設置箱涵及排水溝等排水設施,雖然這些設施可以防止災害,但是卻對中小型哺乳動物的通行相當不友善,因此去年開始針對保護小動物的需求進行改進,並細心設計適合動物專用斜坡道,發現動物們使用頻繁,對於生態友善確實有效。

花蓮林管處表示,管內西林林道位於萬榮鄉西林村,森林棲地完整,擁有植被良好的森林環境,生物資源豐富,透過生物多樣性網絡資料庫及生態調查報告,棲息在林道週邊主要物種包含中小型哺乳類、兩棲爬蟲類等。

過去林道以安全考量興建較高大的擋土結構物,防止山區邊坡發生崩塌,或設置箱涵及排水溝等排水設施,快速導排路面及邊坡水量,卻也因此阻斷動物通行路線,動物路殺的機率居高不下,甚至造成動物受困在結構內死亡。

基於保護野生動物前提,林管處逐年編列經費改善動物廊道工程。首先盤點沿線林道構造物類型,依據道路設施的潛在課題及影響標的物種,設計各種生物通道,例如為了不改變既有混凝土擋土牆的結構,採用外掛式坡道,增加中小型哺乳動物通行的機會。

矩型溝一般是對小型動物及兩爬動物有較大影響,設置平行及垂直坡道增加逃生空間,另增設V型坡道,讓動物更易直接穿越矩型溝;集水井常具有較深的深度,改善作法為嘗試不同類型的斜坡及材料包含菱形網、混凝土階梯、木頭踏腳等,皆為可創造動物逃生的措施與空間。

改善工程完工後,林管處裝設紅外線照相機監測動物使用結果,欣喜地觀察到動物逃生坡道皆有動物使用。例如刺鼠、食蟹獴、白鼻心及鼬獾等小型動物,運用垂直道路的水泥斜坡道及V型坡道通行。

白面鼯鼠、食蟹獴及黃喉貂等利用上邊坡擋土牆斜坡道通行;黃喉貂運用集水井斜坡上所鋪設的菱形網攀爬,證明透過動物友善設施讓動物能安全穿越人工設施,增加動物穿行林道構造物高低落差的空間,形成友善廊道不再阻隔動物通行。

矩形排水溝之混凝土斜坡道。   圖:花蓮林管處/提供

集水井之混凝土及木構動物逃脫坡道,攀爬網。   圖:花蓮林管處/提供

使用集水井攀爬網的黃喉貂。   圖:花蓮林管處/提供

使用擋土牆百鐵斜坡道的黃喉貂   圖:花蓮林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