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1)天在院會聽取「偏鄉學校中央廚房推動情形」報告後感性地表示,「我生在偏鄉、長在貧窮,那是個貧困的年代,不只是我,我讀過教育部長潘文忠的成長故事,有一段他只為了要吃一顆蛋,被他的哥哥拿著棍子追到田裡面」,只有餓過的人才知道想吃飽、想吃的滋味,只有看著同學豐富的便當,一直吞口水的小孩子,才知道什麼是羨慕。因此,學校午餐是國家的重大政策,拉近偏鄉和大都會孩子的落差就是國家的責任。
蘇貞昌說,「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兒童是我們的未來」、「生在什麼家庭,有怎麼樣的父母,那是命,但國家有責任照顧每一位國民,尤其是兒童」,我們全國約有3,400所國中、小學校,有180萬個孩子,而學校午餐是國家的重大政策,但受限於財務、距離、人力,所以愈貧窮的縣市、愈偏遠的鄉鎮、愈困難的離島孩子,有些是不能跟大都會裡的孩子相比的,而拉近這個落差就是國家的責任,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感覺到國家的存在,其實國家是可以這麼近,政府會照顧人民、尊敬人民,這才是民主。
蘇貞昌指出,真正要怎麼用心讓每一個國民,尤其是一個孩子在成長的年代中親身體驗,如果他家因為社經地位的關係,他吃不飽要上學,而學校能提供他一頓好的午餐,「我相信他會感覺到學校,感覺到政府的存在,這有多好」。
蘇貞昌表示,去年4月兒童節前夕,我們在院會中提出「偏鄉學校中央廚房大帶小」的政策,從提高食材補助,從去年1月起,每人學校午餐使用「3章1Q」食材奬勵金,由全國3.5元提高到6元,去年4月起,偏鄉從6元提高到10元;而今年5月起,更提高到全國10元、偏鄉14元;其次,新建、擴建中央廚房,這段時間以來,已經有167個中央廚房,供應699校;在食材聯合採購,也服務610多所學校,到統籌人力及運送事宜,都一併規劃到位, 從2021到2023年,我們投入超過60億元,經費中央全額負擔,要讓全國國中小,特別是偏鄉的兒童,都能吃得好、吃得飽、歡喜吃。這個政策在今年9月就要正式上路了。
蘇貞昌感謝也肯定教育部的全力以赴,以及農委會、主計總處的大力配合,讓1300多所偏鄉學校、24萬個孩童,享有同等的飲食照顧,讓餐費主要用於食材、讓食材品質穩定、兼顧在地且多元。相關的作業期程都已按部就班推動中,包括已完工的中央廚房,不僅外觀更加潔淨明亮,內部也配合食材處理的SOP規劃動線,讓食物處理過程更衛生、也讓廚工的工作更順暢。此外,營養師、做餐的廚工、配送的司機到打菜的學生,都有專屬的服裝;從送餐車輛的識別、路線規劃、溫控監測,到餐食容器的實用性、安全性與美觀,也都一併考慮,設計到位。
在菜單方面,蘇貞昌強調,政府更是加倍用心,下個學期開學後到今年底前約有88天的上課日,教育部已精心設計出88餐的菜單指引,不只著重採用在地食材,為了讓孩子喜歡吃,也講究多元變化,所以還搭配台灣各地小吃、異國料理與節慶料理等,讓孩子從餐桌吃在地料理,同時也認識世界不同的餐飲文化。
為了達到這樣的水準,蘇貞昌說,每位學生平均每餐可以吃到62元的菜色,偏鄉的食材補助已經加到14元了,「潘文忠表示還要再加12元,我也一口答應,主計長也同意籌措,我希望距離開學還有不到1個半月的時間,相關的各項前置準備作業,請教育部都還要持續緊盯,讓這個重大政策能夠順利上路,從下學期起,讓偏鄉兒童吃到的學校午餐,無論是品質、安全、口味,不僅不輸給都會區,甚至可以吃得更好、更營養、更有變化。」
此外,蘇貞昌也請農委會、教育部透過食農教育,建立校園午餐的文化跟價值,讓孩子從認識食材、知足惜食,瞭解食材從產地到餐桌,過程中要經過多少人的辛苦,而且教會孩子自己清洗餐盤、做好資源回收再利用這一整套的生活教育。每個人對於出生家庭的貧富無從選擇,生在哪個家庭是緣分、命中注定,但國家對國人的照顧,要做到彌平差別,要用政策、用建設,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創造更好的機會,蓄積翻轉未來的社會穿透力,投資在孩子的身上,其實也等於投資國家的未來,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國人的期待。
蘇貞昌最後表示,今年9月「中央廚房大帶小,熱騰騰午餐準時到」,還有「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這些重大的政策也都會達成。這些都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創舉,也是政府對下一代的承諾,我們希望為下一代打造最好的舞台,讓台灣一代比一代強,請大家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