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不大,卻有多達1萬2000多宮廟,這還不包括一些私人宮廟。民眾在拜拜時,不知道有沒有細看廟宇的雕刻?或許可以看到「破肛救友」、「貂嬋奔月」等奇葩石雕笑話。研究台灣傳統廟宇建築長達30年的文史工作者吳勇練在臉書指出,台灣宮廟大量使用中國製品,鬧出不少文化笑話,直呼「粗製濫造的中國貨,是對神明的不敬」。

早在2019年,一些社團就有網友上傳在南部某廟宇拍到司馬光「破肛救友」的石雕大笑話,當時在校園還引起討論,分享的網友表示「聽起來很痛,是怎麼掉進肛門裡的」,還被其他網友kuso「司馬光不畏『姦男』」、「勉為『騎男』」等涉及性暗示。

對此,跑過台灣4000間大小廟宇,目前在墾丁國家公園與壽山自然公園擔任解說員的文史工作者吳勇練在臉書表示,他發現不少宮廟貪圖低廉的成本,不在乎文化品質,中國大量傾銷低價的宮廟石雕、木雕,甚至交趾陶產品,可能因為繁簡字體轉換出問題,造成不少包括「破肛救友」、「貂嬋奔月」的笑話。

吳勇練指出,包括台北市的大龍峒保安宮、高雄哈瑪星代天宮、雲林拱範宮等,有許多珍惜文化資產的廟宇,因為廟方重視文化資產,才得以留下珍貴的全民資產,也彰顯匠師價值。

宮廟隱憂:只看價格不看價值

反觀部分廟宇只求漂亮就好,採用大量中國製品,看起來做工精細,表情與肢體動作卻是千遍一律,沒有絲毫的人文特色,有的更鬧出不少文化笑話,吳勇練認為,這樣的廟宇裝飾毫無文化價值,30年後損壞就直接打掉重建,根本沒有保留價值,而中國大量的傾銷,也使得從事相關工作的匠師沒有工作機會。

從事廟宇建築工作40多年的彩繪工藝師黃上昇接受《大紀元時報》訪問時表示,光是浮雕一對門神秦叔寶、尉遲恭,台灣匠師的工錢至少要100萬元,中國產品的成本只需要20~30萬元,而且台灣師傅需時長達半年,中國卻只要1/5的時間。

「或許有人說是經費的問題,但事實上是觀念的問題」,吳勇練指出,有好觀念才會有好做法,廟方貪圖低廉的成本,不在乎文化品質,就容易鬧笑話。

網友也感嘆,現在寺廟的環境,「看的是價格~而不是價值」;還有人認為,廟方漠視自己的文化實在糟糕。林姓網友表示,這與廟宇管理委員會有很大關係。

吳勇練強調,他並不是反對中國製,而是採用粗製濫造的中國貨,是對神明的不敬。期待廟方能改變做法,為台灣與自己的廟宇留下更多獨特文化資產,因為文化光榮是一種無形的百年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