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領袖峰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落幕,在峰會中通過新的「戰略概念」,將中國定位為「系統性挑戰」,引發外界關注,專家認為歐中關係恐怕會生變。

北約於 29 日通過新版「戰略概念」(Strategic Concept),其內容主要目的是 360 度全方位確保集體防禦,而盟的三個核心任務是:威懾和防禦、危機預防和管理、以及合作安全。這份報告將會帶領制定北約十年的政策與目標。

內容除了譴責俄羅斯對他國的入侵行為,也首度將中國(中共)議題加入,並以提及中共對北約利益、安全及價值的「系統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對於中國問題,北約針對中國的脅迫政策、複合式作戰與假訊息操作等作出回應,也認為中俄深化盟友關係,將會損害其北約成員安全。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余宗基在受《大紀元時報》訪問時表示,以往北約著重在歐洲事務,較少涉略中國事務,是為了想強化經貿關係,但這次將中共納入議程與稱之為「系統性威脅」,可說是意義非凡。

余宗基認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歐洲國家態度就已經轉變,意識到極權國家將會施以武力改變社會秩序。對於中國,余宗基表示:「當經濟量體更大、軍事力量更強、擴張速度更快的中共,威脅程度只會比俄羅斯力更大。」因此這次的新版戰略概念,意味著歐中關係已發生變化,北約已經認清,極權政府並不會因為經貿互動就改變其侵略的本質,北約可能會回到冷戰的「圍堵政策」。

而這次也邀請了非成員國的日本、澳洲、韓國和紐西蘭領導人出席,專家認為這是北約向全世界招手,尋求亞太支持,以對抗中國。余宗基認為,亞太「小北約」的正在成形,而「台海安全」成為重要議題,包括北約、 G7 峰會,都將其為重要指標,西方的訊息越來越明確,就是要中共別以武力來改變現況。

余宗基表示,雖然西方世界一面威嚇中國,但同時也要避免台海關係迅速惡化,使中國有武力犯台的理由,所以才不願將台灣納入印太經濟框架(IPEF)與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演。

韓國總統尹錫悅(前右)與日本首相案田文雄(左)都首次出席了北約峰會。   圖 : 翻攝自北約官網

2020年環太軍演,資料照。   圖:翻攝臉書

殲-16在中俄聯合巡航中與俄戰機同框。   圖:翻攝自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