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在德國路德維希港(Ludwigshafen)的化工設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中心。據中媒《第一財經》今 ( 30 ) 日報導,近期德國國內對於能源供應做出了許多情景預測,巴斯夫的高層也在思考,如果天然氣供應進一步下降,如何關閉該綜合設施?由於巴斯夫和其他化工公司處於大多數工業供應鏈的起點,其影響的範圍遠遠超出該行業,衝擊到玻璃、鋼鐵、化學品、陶瓷、食品和紡織行業等,在高通膨和增長放緩之際,甚至整個歐洲經濟都將受到威脅。

一名國際機構資深環境能源官員表示,巴斯夫等德國化工企業在整個工業生產的上游,在相關專利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作為全球佈局的企業,若關閉路德維希港的部分工廠,對整個產業鏈的破壞性可能比業界預期的小,產能可以在亞洲或南美洲得到體現,但相對德國本土產業和國內生產總值影響較嚴重,因為國內如果沒有最基礎的原料,什麼都解決不了,該名人士指出,目前他們是用 40% 的天然氣做技術原料,60% 做燃料。

德國政府將德國天然氣應急供應緊急計劃分為三個級別:預警級別、警報級別和緊急級別。由於俄羅斯持續下降對德國天然氣的供應,德國當局已宣布目前為第二等級的警報。

報導指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輸往德國的天然氣產能削減 60% 後,整體歐洲天然氣價格飆漲了 24%。尤其巴斯夫等化工企業比其他工業而言更容易受到衝擊,因天然氣對產業大部分流程至關重要,天然氣進入德國後,有約 60% 用於發電和蒸汽生產,其他 40% 作於原料,其中位於路德維希港生產氨和乙炔的工廠,使用的天然氣佔德國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 4%。

烏俄戰爭引發天然氣價格暴漲,俄國甚至切斷了波蘭與保加利亞的天然氣供應。(示意圖) 圖:翻攝自英國國家電網網站

巴斯夫首席執行官布魯德米勒(Martin Brudermüller)坦言:「說白了,沒有短期解決方案可以替代俄羅斯天然氣。」巴斯夫的高層管理人員表示,若天然氣供應保持在路德維希港最大需求的50% 以上,那巴斯夫可以透過減少負荷和使用替代品的方式繼續維持營運,但天然氣供應若僅持續一段時間,並且大幅低於該水平,他們將不得不停止生產。即使停止和啟動的成本很高,並且關聯到眾多產業,我們還是非常希望能避免這種極端的情況。

位於路德維希港化工綜合體核心的是兩台巨大的蒸氣裂解裝置,其中一台佔據將近 13 個足球場大小的區域。這些使用天然氣運行的大型熔爐將一種石油產品——石腦油裂解成為後續生產的基本成分。

國際機構資深環境能源官員說,化學品原材料基本上都源自於石油裂解,簡單來說,石油本身是一個碳鏈很長的長鏈分子,需要將其裂解為不同化學品,實際運作方式就是利用高溫催化將其斷鍊,而這個高溫加熱的斷鍊過程,一般需要使用天然氣。

該人士進一步解釋,所有化工廠基本上很多設備都是一年才檢修一次,前期調適時間非常長,例如一個鍋爐首先要降溫、清洗,再重新把溫度調整到合適狀態,通常一個反應就耗費幾個月的時間,因此一般化工廠出現調適,在其生產線較單一的情形下,往往會對市場價格帶來一定波動,因為該化工廠只能使用庫存了。

據他了解,多數化工企業見識到地緣政治風波後,都已經趕緊存氣,但其中也有兩個問題要解決,第一,儲存能力是否足夠?目前看來可能最多存兩、三個月的儲備;第二,沒有辦法預期這種局面何時結束,且未來仍不樂觀。

對於目前歐洲天然氣價格高漲,巴斯夫等歐洲化工企業正在競相尋找替代品,不過,他們卻發現,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品。

此前布魯塞爾智庫 Bruegel 測算,如果俄羅斯完全斷氣,即使從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創紀錄,也不足以在明年冬天之前充分補足歐洲庫存。歐洲必須將需求減少至少 400 億千瓦時,或年需求的 10%~15%,才得以度過此次能源危機。

俄羅斯的天然氣公司。(資料照片) 圖 : 達志影像 / 路透社

總部位於科隆的特種化學品製造企業朗盛也在近期透露,若俄羅斯的天然氣被完全凍結,將對其調整後的核心利潤產生每年 8,000 萬至 1.2億 歐元的直接負面影響,間接影響無法量化,而即使在能源價格維持穩定的情況下,今年將其面臨的能源成本為 10 億歐元,是去年(2021)年的兩倍。

該公司還強調,若發生禁運天然氣,將對德國化工行業造成「災難性後果」,天然氣密集度最高的工廠將關閉生產,其他工廠則面臨需要減少產量的困境。

國際機構資深環境能源官員指出,化學品有時是下游工廠的副產品,同時又是上游生產品的原料,不能以完全單線的聯繫來理解,「它是網狀的」。

除了歐洲,亞洲一些地區也是化學品的生產基地,像是日本的基礎化學工業,一些稀缺化學品都是由日本本土生產,近年來一些相對低端的化工原材料廠的產能轉移到馬來西亞和越南,而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本身就擁有一些不錯的化學產品生產廠,因而就算目前燃料整體價格上升,受到影響最大的仍是歐洲,對於全體行業而言,甚至會出現一些借助此次契機,重新組合產能,搶占歐洲原有市場的新機會。

因為俄烏戰爭,許多俄羅斯所需的天然氣管線設備也都困在加拿大,無法運送到俄國。   圖 : 翻攝自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