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的2月24日開始,到今天(6月13日)一共110天,俄烏戰爭仍在進行中。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朋友認為烏克蘭一定會獲得最後勝利?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11日透過視訊在「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發表特別演說表示,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顯示,一旦爆發全面戰爭,外交解決方案和制裁的效果有限。《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專欄作家羅根(Josh Rogin)問澤倫斯基,「台灣正面臨來自中國的類似(儘管尚未暴力)的經濟和軍事脅迫」,對台灣有什麼建議?澤倫斯基回應說,烏克蘭給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教訓:它應該在戰爭爆發前援助面臨侵略的國家;「外交解決通常對預防衝突有用」。澤倫斯基呼籲國際社會現在應該在北京發動攻擊之前,幫助台灣。筆者無法確知澤倫斯基是闡述親身經驗,覺得俄烏戰前國際社會給烏克蘭的幫忙不夠多?還是以「過來人」的身份,用烏克蘭人的血淚教訓告訴台灣,該儘速尋找外交解決方案?

英國首相強生前往烏克蘭首都基輔訪問,並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會面。 圖:翻攝自英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推特

澤倫斯基認為,無論侵略者出現在哪裡,都必須面對。對烏克蘭的現況,澤倫斯基覺得「外交解決」,不能應用在已有幾百萬人喪生或被迫逃離家園之後。對於某些西方國家「建議」烏克蘭「接受某種妥協」,有報導說:澤倫斯基「感到惱火」,強調烏克蘭將自己決定和平條款。而澤倫斯基則仍不斷扮演「先知」、「警告者」的角色,指控俄國封鎖黑海與亞速海(Sea of Azov)的港口,讓烏克蘭的糧食無法出口至全球市場,不僅對烏克蘭人造成傷害,也傷害了全世界,全球將面臨緊急且嚴重的糧食危機,亞洲與非洲許多國家可能發生饑荒。澤倫斯基把大宗商品價格飆升直接歸因於俄國的侵略,表示俄國先是封鎖能源,造成能源價格飆漲,現在又對糧食造成影響。把周遭國家全部「拖下水」,希望大家能夠幫忙。

澤倫斯基的說法沒有不對,但有沒有用則是另一件事情。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個月,基輔官員擔心:「西方出現『戰爭疲勞症』,腐蝕援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侵略的決心」。烏國透露給國際的訊息包括:英國媒體稱俄軍火力超過烏軍「20倍」;《華盛頓郵報》報導,雖然西方新援助的重武器陸續抵達,但來得太慢且數量不足扭轉俄軍在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的攻勢與斬獲;澤倫斯基的幕僚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烏軍每天陣亡從上月的100人增至200人,若再把傷者列入,意味每天戰場損失的兵力達1000人。那個1至2個月前,有事沒事就放個用防空砲打下先進戰機、用無人機炸掉坦克、用老飛彈轟掉黑海艦隊旗艦空拍畫面的烏克蘭「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哭窮、要錢、要武器的烏克蘭,把一切的希望寄託在澤倫斯基的「國際社會」認知上。但是,美國及盟國已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武器,歐洲也已經收留數百萬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烏國難民;歐洲還展現二戰以來前所未有的團結,針對俄羅斯總統普丁與他的國家實施制裁。而真正的問題是這場仗還要打多久?再填補20倍的火砲讓烏俄抗衡?還是那一國直接跳入參戰?

澤倫斯基試圖繼續向盟國施加壓力,要求在下一階段提供更大的支援,他認為西方必須將這場鬥爭視為遏制俄羅斯總統普丁肆無忌憚的野心的關鍵, 圖 : 擷取自twitter

之前在烏克蘭看似以小搏大打得精采漂亮時,俄烏進行過多次談判。3月29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舉行的「第六輪」談判,烏克蘭談判代表提到烏克蘭願意成為中立國,不加入北約以及任何軍事聯盟、推行無核化並且放棄尋求通過軍事手段收復克里米亞和頓巴斯;俄羅斯首席談判代表表示俄羅斯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看似出現的「一絲曙光」,在4月5日「布查大屠殺」(Bucha massacre)發生後,澤倫斯基宣布不再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去軍事化的問題談判,5月底更稱在俄羅斯同意將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歸還烏克蘭之前,烏克蘭不會同意和平談判。而從新聞脈絡中尋看,俄羅斯似乎從頭到尾僅「鬆動」普丁自開戰以來就對停戰拋出4項要求(1.承認烏東兩獨立國的主權和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2.烏克蘭去軍事化;3.去納粹化;4.要求烏克蘭保持中立地位)的第2項一小部份,似乎一點都不急著談,那像是戰事處處吃癟的樣子嗎?那像是要趕緊「停損」的樣子嗎?俄國為什麼如此有恃無恐?現在連澤倫斯基自己都承認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州重鎮北頓涅茨克(Sievierodonetsk)戰況吃緊的狀態下,俄國代表還會想坐上談判桌嗎?

回過頭看,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3月15日時曾報導,澤倫斯基道出烏克蘭的無奈以及北約的偽善:「加入北約是一項長遠的目標,烏克蘭聽北約說了好幾年,北約的大門會為烏克蘭敞開,但是烏克蘭現在學到北約的大門,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敞開。」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0日出席洛杉磯的募款餐會,談到俄烏戰爭時說,美國早有情資顯示俄羅斯將對烏克蘭開戰,也早早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示警,「但他不肯聽」。但這事後的「甩鍋」,對幫助烏克蘭脫離戰爭的若難有幫助嗎?而烏克蘭和台灣還是只能寄望於「國際社會」的善意和幫助?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前左3)4月30日造訪烏克蘭首都基輔,並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會面。 (圖取自twitter.com/SpeakerPelosi)

一位軍事刊物總編兼老董日前在個人臉書曾發表精闢見解:「俄烏戰爭什麼時候開始打?烏克蘭決定;要打多久?美國決定;什麼時候不打?俄國決定!」果然言中。筆者只想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在爭取國際支持之外,如何堅強自己的能力,是第一個該考慮的重點;其次,在爭取國際支持時,帶塊眼鏡布擦擦眼鏡,看看那些人是口惠不實的,別淪為「烏克蘭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