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1日晚間7點30分與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舉行視訊會議,雙方宣布發起「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行政院事後召開「深化台美經貿關係重大成果記者會」,鄧振中在記者會上直呼:「我等了30年」,他強調,這是台美經貿關係重大突破,雙方將建立貿易談判架構,且皆具高度企圖心,同意加速談判,目標簽訂一項或多項協定。

鄧振中說明,根據此倡議,台美將啟動貿易談判,以便在未來獲得高標準、具經濟利益的貿易協定,並會在此目標之下展開11項議題談判,包含貿易便捷化、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污、中小企業貿易、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非市場經濟,雙方並同意首次會議將在月底於美國華府舉行。

鄧振中透露,首次會議採面對面形式,由他和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代表、副代表召開,確切人選尚不確定,但一定有代表性;未來應為不定期舉行,但過程中工作談判階層一定會密切交流,畢竟雙方都同意要加速談判,雙方都有很高的企圖心,能在最短期間產生最大效果。

針對此倡議對台美經貿關係的意義,鄧振中表示,多年來台灣期望和美國展開貿易談判,現在終於可以開始正式啟動談判,可說是台美經貿發展「歷史性突破」,未來將在雙方同意狀況下,簽署一項或多項貿易協定;雙方談判議題廣泛,但都是對台美發展最有利議題,未來也會與時俱進、擴大範圍。

鄧振中提到,在拜登政府並無關稅談判授權下,倡議重點是以堆積木方式推動各項協議簽署,待未來時機成熟完成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因涵蓋範圍廣且深入,花費時間、人力將超越以往,會尋求政府部會、企業、智庫意見,爭取台灣最大利益。此倡議也有助於台灣和全球經濟連結,加速台灣雙邊、多邊經貿談判。

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首輪名單未納入台灣,但鄧振中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5月20日在泰國曼谷的會談,提及會深化台美經貿關係,並於數週內有嶄新作法。鄧振中說,此倡議和台灣爭取參加IPEF是並行且相輔相成,會持續爭取參加。

鄧振中點出,IPEF有4大支柱,而此倡議正包含IPEF貿易支柱的所有內涵,同時觸及其他3項支柱,例如供應鏈、減碳、反貪污部分內容,顯示台灣在剩下3項支柱已和美國有相當合作關係,包含供應鏈、基礎建設融資等。而1日會談討論內容限於台美貿易,IPEF部分則會繼續跟美國政府爭取。

媒體問及此會談有無達到預期目標,鄧振中回答:「我先倚老賣老,我等這個等30年」,他向現場媒體解釋,就是希望能用談判機制,與美方建立更密切關聯,以及可長可久的雙邊經貿關係,這也是先前提及的台美新互動模式,更密切且更具實質內涵。

鄧振中指出,儘管美國現在沒有關稅減讓的談判授權,但世界上重要的貿易協定,除關稅外還有很多章節都在規範政府作為,包含貿易便捷化、法規透明等,有助企業拓展對方市場,且雙邊、多邊貿易協定涵蓋範圍廣,關稅減讓固然重要,但非全部。

鄧振中續指,談判過程中,兩國會先致力於將所有項目談定,困難或暫時無法推動的議題擱著,待所有基礎都完備,再將那部分補齊,成就貿易協定目標內涵。媒體關注隨美方政權輪替,倡議是否能持續下去,鄧振中回應,國際談判難訂定時間表,但雙方都希望早日有成果。

媒體詢問新倡議與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機制差異,鄧振中回覆,TIFA是存在20多年對話機制,這些年已解決很多問題,將會繼續運作;這項倡議則是有明確目標,也就是經由談判達成貿易協定,TIFA部分項目則會搬到此架構談判,樂見台美交往機制越趨密切頻繁,有助增進雙邊關係。

至於中國可能的經貿打壓,鄧振中直言,現在每國都想辦法擴大經貿、技術合作,以強化競爭力,這是非常合理作為,不希望「過度政治化來看待此事」,而台美貿易關係本就密切,雙方都有企圖心要讓關係更穩固堅定,力促區域、世界經濟發展,不應該有任何第三方對此事「做任何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