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生署疾管局長施文儀指出,國內 6 歲以下的幼童染疫率是整體染疫率的 1.4 到 2.6 倍,且有部分兒童染疫後引發腦炎。對此,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 27 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此時只有父母及幼兒的直接照顧者能提供幼兒最後一道防線,那就是在疫情高昂階段,盡量讓幼兒降低接觸病毒的風險。

何美鄉分享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在打網球時全程配戴口罩,為的就是不要把外面的病毒帶回家,因為家中有一歲的嬰兒。她說道:「我們雖然不是生活在無菌的世界中,但若是盡可能的將病毒攝取量降到最低,則重症的風險就大大減少了。」

何美鄉表示,大人感染是因為我們攝取了病毒,但對家中的嬰兒而言,嬰兒沒有攝取病毒,而是大人給的,不管是透過觸摸嬰兒,或透過釋放在家中的空氣中,都是大人給的。所以,就嬰兒的觀點,比較像是大人給的病毒接種劑量(inoculum),很關鍵。

她指出,這裡說的不是CT值反應的病毒量,而是最初始,一個人接觸到病毒時所攝取的病毒量。對這新冠病毒,多數人從未接觸過,若第一次攝取的病毒量太高,則內在既有的免疫反應(innate immunity )是無法將大量病毒控制下來的,此時,重症機會就會提升。

近日大家納悶為何台灣小孩腦炎重症病例偏多,何美鄉認為有非常多需要科學面的探討,才能釐清解答的問題。她表示:「此時,能為幼兒做的就要先做到位。只有父母及幼兒的直接照顧者,才能提供幼兒最可靠的最後一道防線。那就是在疫情高昂的階段,盡其所能的讓幼兒降低接觸病毒的風險,若接觸了,也要把接種劑量降到最低的可能。」

何美鄉以上述故事告訴每一位幼兒的父母,依自家的狀況及自己的職業,時時刻刻都將減少將病毒帶回家的風險作為行動目標。在有更先進的科技之前,幼兒防疫仍須回歸最原始的「類隔離措施」。

何美鄉 27 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此時只有父母及幼兒的直接照顧者能提供幼兒最後一道防線,那就是在疫情高昂階段,盡量讓幼兒降低接觸病毒的風險。   圖:擷取自何美鄉臉書

何美鄉 27 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此時只有父母及幼兒的直接照顧者能提供幼兒最後一道防線,那就是在疫情高昂階段,盡量讓幼兒降低接觸病毒的風險。   圖:擷取自何美鄉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