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日起將展開為期4天的亞洲行程,走訪日韓,試圖削弱中國在本地區的影響力。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稍早刊登一則分析報導,指出拜登此行成敗繫於如何處理五大挑戰。

報導指出,美國在東亞的盟邦面對中國日益高漲的軍事威脅大為不安,但這些盟邦各自有一些盤算和矛盾。拜登希望朝鮮日益惡化的核威脅,能夠使首爾和東京之間緩解長期存在的緊張關係。白宮希望利用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失望情緒,來撬動印度與莫斯科的長期結盟。

日韓之間的彼此怨恨

拜登印太戰略的一個關鍵部分是促進美國盟友和夥伴之間的密切合作,特別是日本和韓國。日韓有著殖民時代留下來的歷史恩怨,在文在寅時代關係更僵。拜登得說服月初剛上任的韓國總統尹錫悅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岸田文雄修復關係。尹錫悅和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上週都承諾要修復關係,但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抗衡朝鮮的核武威脅

尹錫悅在競選期間承諾要促成美國將戰術核武佈署在韓國境內,拜登此行將會面對尹氏的要求。美國為了鼓勵朝鮮放棄核武,自己於1991年撤走戰術核武。此後,美國一直依靠其核潛艇艦隊來威懾朝鮮的侵略。

除非朝鮮威脅急劇上升,否則拜登不太可能將戰術核武器重新佈署到朝鮮半島。為了安撫尹錫悅,拜登可能同意尹錫悅增加終端高空區域防禦或薩德反導彈系統以應對朝鮮導彈威脅的請求。

韓國和四方會談

拜登此行的一大重點是四方會談(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的高峰會,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強的經濟、外交和軍事實力。尹錫悅的選舉承諾便包含要讓韓國成為四方會談成員。

塔夫茲大學法律與外交關係學院韓國研究專家李晟允(Sung-Yoon Lee)指出,為了加入四方會談,尹錫悅可能承諾在台灣海峽和南海問題上支持美國,並且可能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人道主義援助。

台灣也密切注意此事的發展。駐美代表蕭美琴表示:「我們也理解,現階段四方仍保留在現有成員範圍內,但我們歡迎任何與四方成員合作的機會。」

推銷印太經濟框架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本週證實,拜登將在東京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框架。 「我花了很多時間與我們在印太地區的同行交談,他們強烈要求美國更多地參與進來並製定積極的經濟戰略。這就是它的意義所在。」

拜登的內閣自去年 11 月以來一直在本地區穿梭,爭取支持。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預計將成為最早加入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也可能加入談判。但白宮尚未確定哪些國家將實際參與談判。這引發了關於印度、越南甚至台灣等更複雜的貿易夥伴是否會參與談判的猜測。

強化印度在四方會談的投入

印度長期從俄羅斯取得武器防範中國,因此在普丁入侵烏克蘭後,莫迪總理遲遲不肯發言譴責。拜登政府為了抵銷俄羅斯的影響力,準備向印度出售價值高達 5 億美元的武器。

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研究副總裁薩爾溫斯基(Alison Szalwinski)指出:印度對俄羅斯的態度「使印度成為一個異類,如果不小心管理,這種立場有可能在(四方會談) 中引起摩擦。」

如果拜登此行能帶著尹錫悅的口頭承諾返回華盛頓,並在首爾、東京、新德里和坎培拉表達對印太經濟架構成員資格的興趣,那麼就可以在為美國領導的新地區奠定基礎方面取得勝利,抵禦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以及中俄「無上限」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