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到 13 日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華盛頓會晤到訪的東盟國家領導人,以「推動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相互關聯和充滿活力的印太地區」,這是東盟國家領導人 45 年來首次受邀訪問華盛頓,也是拜登的印太戰略首次接受考驗。 而中國警告東盟說,美國的印太戰略「不符合地區國家共同和長遠利益」,甚至在「挑動軍備競賽」。

出席本次峰會的東盟國家包括越南、泰國、寮國、文萊、柬埔寨、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

美媒《政治客》Politico 報導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受挫,為美國在東盟地區創造了一個機會,因為這些國家有對中國領土侵略的潛在恐懼,這使得他們能夠加倍支持美國印太戰略的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專制政權的價值觀是對立的。

關於這次美國-東盟特別峰會,白宮新聞秘書莎琪說道 :「這次特別峰會將展示美國對東協的持久承諾,認識到東盟在為該地區最緊迫的挑戰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方面發揮的核心作用,並紀念美國與東盟建立關係 45 週年。」

主辦這次特別峰會是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一部分。拜登政府 2 月 11 日公佈的《印太戰略》說道,美國致力於「推動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相互關聯和充滿活力的印太地區」,而「更有力量的東協(empowered ASEAN) 」與由美國、澳洲、印度和日本四國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等現代化聯盟、美國的決心和資源等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根據戰略,雖然與中國的競爭是印太戰略的核心,但支持一個有凝聚力和韌性的東盟是推進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的關鍵手段之一。

白宮聲明中沒有提及中國,但很多人相信中國問題、貿易以及俄烏戰爭等將是這次峰會的重要議題之一。

而好戰的中國已經認為這是一種威脅。上週日中共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與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的同行舉行視頻會晤時,在沒有點名美國的情況下說道,有人把「冷戰思維」引入亞洲,煽動製造「陣營對立」,他表示,要進行抵制。

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週三在華盛頓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舉辦的活動上說,美國深化與東盟的關係不是在和中國展開零和博弈,因為東盟國家普遍希望「廣交朋友」。

「(很多東南亞國家希望)與他們北邊的強大鄰國(中國)保持穩定關係,但也希望與美國建立切實、重要、長久的關係。」

「拜登總統會直言不諱地介紹美國的印太戰略,以及美國希望(與中國)展開和平競爭。」坎貝爾說,「他不願讓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陷入一場新冷戰。」

《政治客》在峰會前報導說,拜登政府重申美國在東南亞的領導地位,其面臨的挑戰取決於華盛頓是否有能力與東盟國家進行有意義的經濟接觸,以抵消北京對該地區的深入滲透,特別是抗衡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

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保羅‧海爾(Paul Haenle)告訴《政治客》:「在安全方面,美國正在加強運作,在四方會談(Quad)和《澳英美協議》(AUKUS)方面做得相當好,但東盟各國在該地區關心的是經濟和貿易方面。」

拜登曾在 2021 年 10 月 27 日出席第 16 屆東亞峰會時提出「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構想,該框架將包括公平和有彈性的貿易、供應鏈韌性、基礎設施和脫碳,以及稅收和反腐四大支柱。各國可以選擇參與他們感興趣的部分,而不必全部參加。

美國-東盟商業委員會主席泰德‧奧修斯(Ted Osius)說道:「儘管 IPEF 不是特別峰會的正式議程項目,但可以打賭它將在幾乎每一次會議上被提及。」

「這不是一個東盟範圍內的倡議,(拜登)政府已經做出決定,他們希望它是一個高質量的貿易協定,所以他們已經與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接觸,討論加入 IPEF 的問題。」

東盟與北京的經濟聯繫已經越發緊密,美國要拉近北京的周邊國家並不容易。

自 1999 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排在第二位,但是差距甚遠。2020 年北京與東南亞的貿易額達到 6850 億美元,幾乎是同年美國與東盟 3620 億美元貿易額的兩倍。

北京還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項目加大了對該地區的投資,包括 59 億美元的中老鐵路和 79 億美元的連接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和西爪哇萬隆市的高鐵項目。

「東盟的做法不是殖民主義或歷史敵意或感情用事,它是一個典型的權力平衡遊戲」,馬尼拉德拉薩大學中國研究教授雷納托‧克魯茲·德卡斯特羅(Renato Cruz De Castro)表示,「中國(在東盟)的經濟存在正在增長,但東盟國家普遍對中國(中共)持懷疑態度。」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商務研究主任威廉‧芮恩施(William Reinsch)告訴美國之音,美國目前最有可能的對東盟的經濟做法就是提供資金支持。

「到目前為止,美國為使其更有吸引力而想要做的就是出資」,他說道,「如果你看一下協議的四個支柱,其中一些是基礎設施,包括氣候基礎設施脫碳,貿易便利化,供應鏈合作。這些都是美國可以向想要脫碳或想要提高貿易便利化能力和或想要改善其基礎設施的國家提供財政、技術援助的領域。」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與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政治學教授蒂提南·蓬蘇迪拉克(Thitinan Pongsudhirak)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美國之音,美中競爭早就造成了東協內部的裂痕。

他寫道:「越南、新加坡和菲律賓在較小程度上更傾向美國,而柬埔寨、寮國和汶萊則傾向中國。斷層線開始於 2012 年柬埔寨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的時候,當時東協 45 年來第一次未能就南中國海問題發表聯合聲明。」他說道,自那以後,就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咄咄逼人的做法,東協成員國的態度一直兩極分化,越南和菲律賓在反對的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