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公視董事會改選,我的老師陳翠蓮在14名人選中,是唯二未獲通過的人選。

近代台灣史領域裡材料最扎實、最寬廣,在客觀性上絕不妥協的檔案研究者陳翠蓮教授,竟然被認為「史觀獨特」、研究二二八事件會「撕裂族群」,並且可能「強迫他人接受特定價值觀」?!

我要說:這是不折不扣的思想審查,也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悲哀。

昨天的審查會議上,國民黨的審查委員包正豪表示:「(陳翠蓮老師的)史觀過於獨特、特別尖銳,不適合擔任董事。」

另一名國民黨推舉的審查委員胡競英則說:「陳翠蓮都在研究二二八,非常撕裂族群」,與公共電視標舉公共價值的多元與平等有衝突。

這代表親國民黨的學者,可以為了政治立場放棄理性,認為研究二二八事件就代表不夠公正。

我要說:這種不談內容只貼標籤的心態,才是台灣社會無法變得更包容、更平等的原因。

歷史詮釋不只一種,但是不同的歷史詮釋是建立在多元的證據之上,只有不斷地擴充我們所掌握的不同歷史材料,才能夠有更豐富、多樣的詮釋。這是基本的歷史學ABC。

我的老師陳翠蓮教授,就屬於最堅持客觀性,最扎實的尋找不同材料來理解歷史事件的學者。

英國廣播公司BBC出產的作品中,時代劇(Period Drama)一直有相當高的人氣,台灣近幾年也持續有廣受好評的歷史劇出現,由歷史學者擔任公視董事,難道不是最能確保戲劇不會曲解史實、公正的對待不同歷史行動者的合適人選嗎?

更何況,陳翠蓮老師在執教前也曾擔任自立晚報副總編輯,絕非沒有媒體經驗。

我長年來推動青年世代關心二二八事件,同時也曾經擔任二二八事件基金會的董事,對於這次公視董事會的審查結果深表遺憾,也提醒大家:透過各種直接或委婉的理由,阻擋、禁止大家討論二二八事件的種種思想審查還沒有結束,還在台灣社會中盤旋。

我再說一次,我對於這樣的審查結果與說詞,完全無法接受。

文/藍士博(桃園市議員參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