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央視旗下「看台海」在多個海內外網路平台,上傳一部台青拍攝的兩岸滴水驗親」影片,將「濁水溪水」倒入她聲稱從中國帶回的「黃河水」,高呼這是融入「母親河」的懷抱,引發國人反感。文化部趁機在臉書邀請大家一起認識濁水溪,打臉該台青表示,濁水溪就是濁水溪,有上下游、主支流,不必是另一條河的孩子,也不必投入誰的懷抱。

該配合對岸統戰的台青稱將濁水溪與黃河的水混合,便能「滴水驗親」,遭到文化部翻出超多資料重重打臉。該部臉書指出,濁水溪布農語為「Danum qalav ang」,舊稱「螺溪」,因上游流經脆弱地質,河水狹帶大量泥沙,水色混濁而得名,而它是台灣最長的河川,源於南投仁愛鄉,在雲林縣麥寮出海,流經中部4縣市,也是彰化與雲林的縣界。

文中指出,濁水溪上游流經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所承載的歷史、孕育滋養的文化相當豐富,呼籲該台青與其他創作者,創作之前,要對台灣的地理、文史有更多認識。

文化部表示,世界上,不只有長江與黃河,還有恆河、尼羅河、塞納河、多瑙河、湄公河、梭羅河,以及孕育兩河文明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等,每一條河都有各自的故事、各自孕育出不同文化。台灣則不只有濁水溪,還有高屏溪、淡水河、曾文溪、大甲溪、蘭陽溪等,每一條河、每一處水域,都有它的故事。活用水利資源,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共通現象之一,不是哪一國所獨有。

該臉書小編還整理出包括:《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布農族四社神話與傳說:濁水溪上游祕境傳說》等諸多與濁水溪相關的歷史書籍,供民眾更加認識這條台灣最長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