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發動入侵烏克蘭,但俄軍不僅軍事進展緩慢,連「資訊戰」似乎也處於「吃癟」的狀態。專職辨別新聞訊息真偽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今天(7日)發布研究專文,指出烏克蘭在這場以小搏大的戰爭,既要凝聚民心,又要激發全球認同,爭取到外援,由公民社會共同發聲,發動的認知作戰,成為對抗俄羅斯及鼓舞國內士氣的關鍵手段。

專文題為《烏克蘭全民動員的造神資訊戰 虛實故事提振士氣》,其中提到流傳在網路上的烏克蘭英雄事蹟故事,像是「基輔幽靈」、「蛇島烈士」故事,還有「烏克蘭收割機」,都是虛實夾雜故事,創造烏克蘭人堅毅抗戰形象,以凝聚團結力量。

專文中逐一將「基輔幽靈」、「蛇島烈士」與「烏克蘭收割機」的故事及最終事實查核後的真相一一說明列出。但也引用《紐約時報》撰文記者Davey Albe的論點,認為,烏克蘭傳播的內容跟俄羅斯傳播的假訊息不同,俄羅斯是毫無根據、企圖合法化戰爭謊言;而作為戰爭的一部分,烏克蘭必然要持續對外傳播這些訊息,以鼓舞士氣、激勵民心,以求獲得國際的支持。

另外,英國《金融時報》前任莫斯科社長約翰.桑西爾(John Thornhill)則指出,相較於俄羅斯是由國家一手主掌所有的溝通,烏克蘭是國家與公民社會共同合力發聲,兩者的作法行形成強烈對比:一個是垂直,一個是橫向溝通;一個是擴音器,一個則是合唱團。

專文強調,俄羅斯對國內資訊進行「高度審查」,有俄羅斯人為反戰而站上街頭。根據俄羅斯人權組織OVD-Info統計,自從2月24日開始,已有8283名俄羅斯人因上街反戰而被拘捕。相較起來,不像過去戰爭的資訊戰,主要是去破壞敵人的通訊設備、防堵戰事的政治宣傳;在網路時代,除了破壞溝通信號塔與行動網路裝置,還要在網路上大量散佈讓讓人想要轉傳的訊息,用以淹沒敵方的論述。而社群平台「選邊站」,「默許」了烏克蘭的資訊行動。最後並得出「在社群平台的時候,資訊戰的關鍵是必須認知到,觀眾既是目標,也是參與者」的結論。非常值得面臨中共認知作戰的台灣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