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個外國朋友問我:我若要瞭解臺灣人,要看誰的小說、戲劇?我楞在那裡。

鍾肇政寫北部客家的故事,葉石濤是講台南的,阿盛是鄉土作家,黃春明的「魚」很好看,吳濁流的「亞細亞孤兒」不錯,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聽說寫的很好,陳映真的小說很溫暖,但這些是臺灣文學嗎?

我講了這些,但就是不知道怎麼回應?那個朋友說:都柏林也不是愛爾蘭的全部,但喬伊斯的「都柏林人」的確是愛爾蘭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學,所以不了解自己,沒有自己的文學館,先人嘔心瀝血的文稿散落各處。沒有文學園區,也就沒有心靈蜷臥的睡榻。

友人笑著問我:你們從小到大,每週上最多堂的國文課,到底是上誰的文學?

今年1/17日,我參加張良澤教授所舉行的「臺灣文學國家園區推動委員會」成立大會,一群老中青文學家都竭盡心力擘劃整理國故,建構文學園地,培養臺灣文學沃土。從早上談到夕日將至,大家都談的很高興。有一個人突然問我:維護經費怎麼來?地方要在這裡嗎?

我想:台灣是不是個國家?荒置的公家建築不是很多嗎?為何沒有一筆錢、一個地方,照應臺灣人的靈魂呢?

總統,愛爾蘭人口500萬,臺灣人口的四分之一。他們有葉慈、喬伊斯等世界文豪,臺灣呢?

作者 : 林修正 / 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