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再過3個月即將舉行大選,儘管目前在野的工黨聲勢大過聯合執政的自由黨和國家黨,但要爭取到關鍵的幾個席位也並非簡單的事。在對外政策方面,雙方都明確表達對中國威脅的警惕,以及不能接受中國的霸凌。然而雙方的重點、用詞和優先順序有顯著差異。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ABC)稍早報導,談到中國,執政聯盟和工黨在大方向上沒什麼不同,但策略上有所差異。

主導工黨外交政策的黃英賢(Penny Wong)主張發展「軟實力」(soft power),建立夥伴關係。她認為本區域的大多數挑戰「沒有達到動態軍事衝突,...僅靠軍事力量無法阻止威脅。」

工黨支持「澳英美聯盟」(AUKUS)、「四方安全對話」(QUAD)和核子協議等倡議。但其過去執政記錄顯示該黨曾刪減國防開支。

黃英賢認為外交政策從國內開始。她提出了有關澳大利亞種族主義的問題,「我們過去對種族的態度和政策如何為其他人提供機會來宣傳限制我們影響力的言論。」

執政聯盟則認為,「英語圈」(Anglosphere)是澳大利亞身份和安全的基石,不必害怕提起。他們鄭重面對與中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擴編軍事預算、大談QUAD的重要性、簽署AUKUS協議。

現任國防部長達頓(Peter Dutton)曾經表示,一旦中國對台灣發動侵略,澳大利亞將與美國共進退;黃英賢則批判達頓這種說詞有違美國的「戰略模糊」。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報導指出,該國朝野雙方都準備利用國防、安全和外交進行黨派博弈。外交政策通常不是聯邦選舉中的決定性問題,但現在不是正常時期。這次扮演很關鍵的角色。雙方對於中國的態度大體上一致,但方法不同。

執政聯盟批評工黨對中國太過軟弱,工黨則批評執政聯盟說謊。最後還是要由澳大利亞的選民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