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29日召開記者會批評,民進黨能源政策方案高度傾向天然氣,天然氣反而製造更高的甲烷,加劇暖化;對此,經濟部表示不解,國民黨曲解全球甲烷倡議,質疑「難道是主張台灣回到燃煤時代嗎?」
國民黨29日召開「看三接前世今生,揪毀藻礁元兇」記者會,文傳會副主委林家興表示,多位中研院學者、專家提醒,民進黨的能源政策方案高度傾向天然氣,違背世界潮流,對台灣有很大風險,雖然燃氣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只有燃煤發電的二分之一,但燃氣發電的甲烷排放是燃煤發電的非常多倍,對減緩地球暖化毫無幫助。
對此,經濟部澄清,全球甲烷主要排放來自農業生產與廢棄物處理,天然氣相關甲烷排放占比低,且多為開採及運輸階段的逸散排放,而非使用階段。台灣幾乎沒有開採天然氣而造成甲烷逸散排放的問題,尤其燃氣發電就是要把甲烷完全燃燒掉,所以甲烷排放更只占我國溫室氣體總排放0.005%。
經濟部說明,依據聯合國環境署(UNEP)與世界氣象組織(WMO)2021年資料指出,造成溫室效應的甲烷,最多是沼澤地的自然排放(38.9%),其次是畜牧業的動物排泄(25.9%)。雖然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但卻並非全球甲烷排放的主要來源。
經濟部表示,依據環保署資料,2019年國內甲烷排放為4.8百萬公噸CO2e,僅占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67%,而國內甲烷排放則主要來自於廢棄物部門(43.9%,污水處理為主)與農業部門(40.6%,禽畜腸胃發酵與糞尿、水稻種植為主),來自天然氣逸散排放占5.4%,而燃氣發電就是要把甲烷完全燃燒掉,所以甲烷排放更只占我國溫室氣體總排放0.005%。
美國、歐盟等9國於11月2日COP26會議中發起「全球甲烷減排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倡議,致力2030年甲烷排放較2020年減30%。經濟部進一步說明,主要減量重點還是放在農業生產與廢棄物處理甲烷排放的減量;能源部分,則著重要求如礦井揮發氣體回收、運輸管線逸散監控等減量技術應用,並未要求配合甲烷排放減量,減少天然氣的使用。
經濟部說,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天然氣具低碳特性,透過燃煤轉燃氣的減碳效果,天然氣在能源轉型上扮演關鍵角色。已簽署全球甲烷減排承諾的德國,其合組新執行聯盟協議也明確指出「天然氣於過渡時期將不可或缺」,並規劃於既有電廠廠址,以加入氫氣的方式,興建燃氣電廠。
經濟部強調,從各國既有能源政策及承諾的減碳政策看來,天然氣實是短中期淨零的重要橋接能源,呼籲國民黨不應為了政治攻防而曲解國際趨勢、誤導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