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26日發文表示,國史館館長陳儀深當年在中研院近史所升等受到阻礙,是他去向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關說,才得以平安度過。但實情究竟為何?陳儀深說,當年中研院院長非李遠哲,而228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也是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對此表示,當時學術界主流的政治認同分歧甚大,加上近史所續聘通過規定門檻又相對地高,或許是影響陳儀深續聘結果的外部因素。而事後近史所內同仁也有出手營救。薛化元點出,可能有的人在投票時,想給在院外積極參與而被視為「政治異端」的陳儀深一點教訓,沒想到竟出現嚴重的續聘不通過,因而才有所內多數同仁聯名的那封陳情信。

薛化元表示,他接到朋友來電,內容提到他的好友陳儀深,當年在中研院近史所差點慘遭不續聘的往事。他指出,記得當時中研院剛推動續聘投票審查制度,而且各研究所的規定也寬嚴不一,陳儀深剛好是近史所續聘投票的「第一批研究人員」。陳儀深雖然著作不少,且4年中有3年拿到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而且送外審審查成績雖有高低落差,但也「全部及格」。沒想到所內投票結果,竟然沒有通過續聘。

薛進一步指出,當消息傳出,不僅朋友為他難過,有的人也不免有「唇亡齒寒之感」,所內同仁也出手連署營救;後來根據中研院同仁告知,院方在處理申訴過程就送外審了,院方根據外審結果以及近史所同仁聯名陳情信等綜合判斷,作成滿一年後由近史所(所務會議)再行投票的決定,結果就通過了。近史所參考外審結果投票,通過續聘,陳儀深也繼續在研究院的服務生涯。

他認為,就當時的氛圍來看,陳儀深當時從美國進修返台,先是參加民間228小組撰寫228事件的研究論文,接著又積極投入以台灣作為主權國家認同的台灣教授協會籌組工作,與「當時學術界主流的政治認同分歧甚大」,加上近史所續聘通過規定門檻又相對高,這也都影響陳儀深續聘結果的外部因素。

薛化元強調,雖然他年紀比陳儀深稍小,但對台灣「作為主權國家的認同」也相當強烈,他不時會參加相關活動,並撰寫文章提出訴求。他說,當陳儀深續聘第一次未獲通過時,他正在積極準備謀職,心中也不免惶恐,「擔心政治立場影響自己學術的發展」。事過境遷,他仍然記得那個人人心中有個小警總的年代。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   圖:林朝億/攝(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