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 即將結束她長達16年的總理生涯,而她卸任前接受《南德意志報》專訪,回首自己擔任總理的生涯。《南德意志報》描述稱,這將是一位「帶著自信離開總理府的總理」。

德國國會大選結果 9 月 26 日出爐,社民黨 (SPD) 獲得最高得票率,擊敗現任總理梅克爾所屬的基民盟 (CDU-CSU),外界評估德國政府將會改組,由社民黨的領袖蕭茲 (Olaf Scholz) 取得組閣權。

根據《德國之聲》今天 (27日) 的報導,專訪之後記者在描述對梅克爾的印象時寫道:「這是一位會帶著自信離開總理府的總理。她所取得的成就比大家認為的要多。在聽取一些批評意見時,梅克爾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但是在另外一些議題上,她又會詳細地、積極地參與爭論。」

梅克爾所在的基民盟慘遭大敗。有些人認為,基民盟遭遇敗局是因為梅克爾沒有出來代表基民盟參選。

據報導,梅克爾對此表示:「2018 年,基民盟黨大會上,我宣佈放棄黨主席的職位,因為我已經決定不再參加 2021 年的聯邦選舉。這些都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因為我的信念沒有改變:原則上,總理和黨主席職位同屬一個人。而 2020 年 12 月召開黨代會的時候,在我看來,在聯邦議院大選前更換候選人已經太遲了。」

梅克爾也被問到在 COVID-19 期間什麼事讓她最感覺心情沉重。她說,去年的聖誕節讓她最感難過,「當時已經有了足夠的檢測試劑,然而在老人院和療養院的測試還是太少了。去年聖誕節前後我試著與各地相關的負責官員通電話推動檢測。我們提供免費測試,還承擔了人工費用。儘管如此,還是花了很長時間才讓福利機構普遍檢測這件事執行起來。那是抗擊這場大流行病的最薄弱的時刻。」

記者也問到梅克爾為何每年都出訪中國,似乎對中國有著一種特殊的關係。

梅克爾說:「我剛當總理的時候,中國的 GDP 是 2.3 兆美元,仍然略低於德國(2.8 兆美元)。今天,中國的GDP 是 14.7 兆,而我們的 GDP 是 3.8 兆。儘管我們仍是一個相對富裕的國家,但我們在世界上的作用越來越小, 因為世界的平衡完全改變了。」

梅克爾指出德國必須以戰略上明智的方式建立與世界的關係。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曾經很重要。今天,德國必須為保持重要地位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