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4日,資深藝人龍劭華到高雄拍戲,與《美麗人生》劇組人員,都住在85大樓第27樓的民宿。由於龍劭華獨自一人居住,晚間7時劇組人員吃飯時,聯繫不上龍劭華,趕到房間察看,發現龍劭華倒臥在地上、已無意識及生命跡象。雖緊急送往阮綜合醫院急救,仍在晚間8時宣告不治過世,享壽68歲。
龍劭華是台灣演藝圈裡極少數「走老運」的藝人,近年來戲約不斷,也得獎不斷。在鄉民的印象裡,他是《花甲男孩轉大人》的「二叔」鄭光煌,他也是《用九柑仔店》的廟公,《角頭浪流連 》的老大「霸董」,甚至還是電影《孤味》中風流倜儻的「陳伯昌」……
如果說陳淑芳是台灣歐巴桑的代表,龍劭華就毫無異議的成為台灣歐吉桑的代表。關於龍劭華在演藝圈的成就,鄉民們孤狗一下,什麼都有,本魯就不贅述。
但現在有個最大的問題,上維基百科去查「龍劭華」,竟出現「籍貫湖南」這樣的介紹。而在台派的《思想坦克》,作家鄭秉泓在〈略記龍劭華:向堅定的臺灣查埔郎致敬〉裡就說:
「多數人對於龍劭華的第一印象,便是一口流利台語,卻不知道他是『籍貫湖南』的外省人。」
由於戒嚴時代國民黨長期打壓與歧視台語,讓本土政黨與社團裡都有個盼望,演藝圈裡能有更多說台語的外省人。雖然很多出身眷村的一線男星,例如龐祥麟、林在培、張晨光……也都演過很多台語電視劇了。但感覺起來似乎還是有點不足,大家希望聽到外省人說的,是要像吳朋奉或陳美鳳的那種「純台語」。
所以現在問題就來了,假如龍劭華真如維基百科所說的「籍貫湖南」,那應該是演藝圈裡比吳朋奉或陳美鳳更經典的美談。可是這又像田中實加、海倫清桃、條子鴿……聽起來很不錯,仔細一想又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
「台灣省台中縣」為何會變「湖南」?
龍劭華生前多次在受訪時,甚至出書提到自己悲慘的身世。生父不詳,1953年在台中縣龍井鄉未婚生子的母親,不堪鄰里異樣的眼光,就將嬰兒丟給房東後消失。
養父母離婚後,龍劭華隨在自來水廠看水塔的養父生活,受盡虐待,曾被關禁在雞籠裡吃飯。養父做生意失敗後跑路,又將他託給房東。房東滷一大鍋滷肉給他,他就靠滷肉配飯過一週,因此龍劭華說:「這是我最熟悉的味道,到現在都愛。」
2002年5月,華視《超級星期天》的「尋人任務」單元,終於將失散近半世紀的生母「阿桃」找到,且經DNA鑑定99.9%相符。從現存畫面也能看出,龍劭華的生母及實際曾撫養過他的第2任養母(養父結婚多次),都是日治時代成長,操台語的台灣人。那麼龍劭華的籍貫為何是湖南呢?
龍劭華去世後,媒體都找了當年在龍井初中(1968年之前尚未實施9年國教,小學畢業生須參加初中聯考)任教的林成貴老師,也秀出本名「陳坤倉」的學籍資料,清楚標示籍貫為「台灣省台中縣」。戒嚴時代的所有學歷證件,連畢業證書與畢業紀念冊,都會標示籍貫,這很難做假。
解嚴後連外省人的政客馬英九或宋楚瑜,為了選舉也都要找家教學台語。台灣人冒充外省人這種怪象,當然只會出在黨國體制獨尊外省人的戒嚴時代。1980年9月7日出版的《TTV電視周刊》935期第51頁,記者「怡寧」報導的〈像身高一樣──想出人頭地的龍劭華〉一開始就提到:
「關於龍劭華,有很多事情你一定不知道!龍劭華講得一口標準國語,事實上他是湖南人。」
龍劭華生前受訪時說過,自己從小就想當明星,參加歌唱比賽的次數多到連評審都認得他了,也報名進了演藝訓練班,可是就是沒機會亮相。龍劭華的養父透過關係,讓他跟在陳松勇身邊當小弟,偶爾在台視的台語連續劇裡露臉。
當時台視的基本藝人約,是分國語、台語、童星、國劇、歌仔戲、歌唱與主持人的。龍劭華從一進台視,就是台語演員,但為何到了1980年,在台視自己出版的電視周刊上,反而變成了「籍貫湖南」呢?這一年的台視又出了什麼大事?
國民黨為何要消滅所有的「台語節目」?
我們現在都把戒嚴時代的兩蔣混為一談,其實經歷過那年代的老人就知道,老蔣與小蔣對待台灣人的邏輯完全不同。
1970年之前的老蔣時代,統治階級說國語,被統治階級說台語,這樣尊卑地位井然有序,符合統治者的利益。至於台語廣播電台能「壓制匪波」,台語電影一面能節省買西洋片或東洋片外匯,一面又能增加娛樂稅與眷村建設捐。因此老蔣時代對台語的打壓,只在政府機關、軍隊、學校……娛樂產業則是睜一眼閉一眼,並未嚴格限制。
但是到了1970年代,小蔣從幕後走向幕前,狀況就完全不同了。退出聯合國與老芋仔退役,讓台灣的內外情勢都有了變化。就像二戰爆發後,日本在台灣的皇民化運動才真正嚴厲風行;1970年代的國民黨也一樣,外來殖民者有了危機感,才會加速「同化」被殖民者。
1972年主管電視的教育部文化局,函令老三台「閩南語節目每天每台不得超過1小時」。1974年電視主管單位改為行政院新聞局,下令禁播台視黃俊雄布袋戲。但這時還只是偷偷摸摸禁台語,禁播與限播台語節目的理由,也只敢說是「妨害農工作息」。
但是到了1980年4月26日,國民黨禁台語的手段就圖窮匕見了。新聞局長宋楚瑜列席立法院內政、外交、教育3委員會聯席會議時,不再扭扭捏捏,而是公開嚴正的表明國民黨的立場:
「根據廣播電視法第20條規定:『電台對國內廣播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應逐年減少。』鑒於目前尚有部分年長同胞不懂國語,因應此項客觀因素,一時未便嚴格執行;惟自將注意此一規定,以期逐漸朝向此一長遠目標努力進行。今後各電台方言節目將逐漸減少,到全部以國語播出為止。」
大內高手都明說了,現有的每天1小時台語節目,未來也一定要「依法嚴格執行」,老三台也必定會執行「到全部以國語播出為止」。
但宋楚瑜要老三台未來朝「全部以國語播出」的方向走,鄉民們以為老三台裡會緊張的人,就只是那些台語節目製作人、導播、演員等相關從業人員嗎?
錯了,老三台都不是公共電視,各自也都有自負盈虧的廣告壓力。節目真的「全部以國語播出」之後,相關從業人員還能轉行,但老三台那些高級外省人,離開黨國庇蔭的老三台,到社會上連討飯都沒人聽得懂他們在「靠夭」什麼吧?
其實從1970年代起,小蔣一浮上政治檯面,電視上的台語節目就受到打壓。但老三台要靠台語節目拉廣告,該怎麼轉型來因應政治變化呢?
「神雕俠侶」為何變成「西遊記」?
老三台裡華視最年輕,反應也最快。製作人陳明華看台視的黃俊雄布袋戲被禁,就製作真人演出的國語連續劇《保鑣》,也讓台語片演員高鳴、石英、雷洪、張珀舟、陳松勇、丹陽、王滿嬌、尤美……都能在劇中搭上一角。中視的製作人周遊也很會腦筋急轉彎,找張琍敏來拍《梨花淚》,唱京戲讓黨國大老看得很滿意。
台視就相對麻煩了些,國語劇收視率不好,廣告不夠,很多外省人像田文仲、洪流、華真真、吳玲……都還要「疏開」去演台語劇了。完全禁播台語劇之後,相關人員要怎麼消化呢?
台視連續劇收視率一直不佳,但夏玲玲在《金玉緣》與《金玉盟》裡都扮演女主角「香格格」,一開始就女扮男裝行走江湖,古靈精怪又清秀俊俏的男裝扮相太討喜了,讓大家都忘記了夏玲玲在時裝文藝片裡都是女主角。
那年代台灣民風保守,女性還不敢公然追星,因此像凌波、楊麗花、陳麗麗等女扮男裝很受歡迎。本來台視推出古龍小說改編的《絕代雙驕》,古龍一直希望夏玲玲演女主角鐵心蘭,但台視考慮到收視率,最後是讓夏玲玲從頭到尾反串第一男主角江小魚。終於挽回低迷的收視率之後,台視趁勝追擊,又邀夏玲玲反串《少年遊》的主角「陳小寶」。
夏玲玲男裝扮相的連續劇,雖然先後4齣都告捷,但夏玲玲堅持不願再被定型為古裝反串演員。台語節目製作人田歌,是當年很少數的本省籍武俠小說作家,腦筋動得快。他看女演員反串的戲會紅,夏玲玲又拒演,就提案一齣女扮男裝的國語連續劇《女嬌龍》。
田歌找了楊麗花歌仔戲《薛平貴》裡的代戰公主,最漂亮的花旦司馬玉嬌,扮演武功高強的俠女鐵雲秋,為她做宮女的母親,臨終時要她去查訪真太子的下落,因而女扮男裝,行走江湖。至於《女嬌龍》裡一路護花的「龍」,唯一男主角方玉堂,就找林福地導演一手捧紅的龍劭華來擔綱。
但林福地導演知道後很不爽,自己的台語劇《舊情綿綿》要開拍,男主角「火旺」的人選龍劭華,卻為了8點檔的國語劇《女嬌龍》而拒演。林福地憤而改找當時已改行做建材生意的電影演員馬如風頂替;但台視高層卻擔心馬如風太帥了,不像電視劇裡該有的台灣人樣貌。
林福地說沒關係,隨後就叫馬如風剃了頭髮,出外景時在豔陽下幫忙推軌道車,一星期後馬如風就曬得像黑炭,高層看了才不攔阻。後來馬如風因「火旺」這一角色,獲得第16屆金鐘獎;龍劭華卻多等了32年後,才以《喇叭宏的悲喜曲》中「喇叭宏」一角首次獲獎。
台視為《女嬌龍》選角時,也很顧慮到「政治正確」。過去老三台的不成文規定就是:國語連續劇裡的男女主角,若一定要用台灣人,最多只能用1個,不能2個都是。但現在《女嬌龍》裡的司馬玉「嬌」與「龍」劭華,一個演歌仔戲,一個演台語劇,連製作人也是台灣人,現在是怎樣?你們台灣人等不及,現在就要造反了嗎?
為了讓《女嬌龍》順利開拍,不要節外生枝。就讓女主角司馬玉嬌,沿路又收服了生性刁頑的小鈴鐺與個性剛烈的文秀嬌,3個美女都女扮男裝,與龍劭華一起行走江湖。至於小鈴鐺與文秀嬌2個角色,就找國語演員仇政及新人王淑珍,男主角龍劭華的籍貫也變成了湖南。
「政治正確」下的《女嬌龍》,讓一嬌一龍的「神雕俠侶」,成了一師三徒的「西遊記」。但是沒辦法,誰叫這是1980年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