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FC )今( 30 日)於臉書中闢謠,社群平台6月12日流傳,指稱打完疫苗,不要看牙醫,打麻醉會有危險。經TFC查證後表示,緊急的手術還是要做,但建議休息2、3天再去看牙醫。而特定食物過敏與打疫苗過敏,兩者之間也沒有關係。

社群平台傳言擷圖。(圖:擷取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FC 於第 1040 事實查核報告 7 月 4 日版表示,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賴德欽指出,台灣牙醫科並沒有禁止接種疫苗後需局部麻醉的治療。不過,建議民眾休息2-3天後,再至牙科進行需要局部麻醉的治療項目。

賴德欽解釋,民眾打完疫苗後可能會出現2-3天的副作用時間,會有發燒、局部肌肉疼痛、疲倦等症狀。如果此時還去牙科進行局部麻醉治療,醫生會無法確認民眾產生的副作用是疫苗造成的副作用還是麻醉產生的副作用,而可能產生混淆。因此,如果不是非常緊急的牙科麻醉治療項目,建議民眾可以在施打疫苗後2-3後,再至牙科診治。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鄒美勇進一步表示,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並沒有任何指引或建議指出,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後不能使用麻醉藥物。台灣麻醉醫學會表示,新冠病人若遇到緊急狀況需要接受麻醉手術,本來就能使用麻醉藥物麻醉,以利手術進行。其他接種疫苗者也一樣,遇到需要麻醉的狀況,也沒有禁止使用麻醉藥物。

中國醫藥附設醫院麻醉部主任陳坤堡也說,一定是先麻醉,如果遇到什麼風險狀況再即時應變、排除。而陳坤堡表示,打疫苗是作用在免疫系統,手術麻醉也跟免疫系統有關,麻醉有時候會抑制免疫反應,但目前針對打疫苗會影響麻醉風險,並沒有定論。

台灣目前大型醫療機構施行醫療業務降載,對於常規手術或醫美或健檢,也大多都延遲施行,有些民眾擔心疫情,也會自主推遲手術項目。至於接種疫苗後多久施行需麻醉手術較佳,陳坤堡表示,目前有報告建議,要看疫苗種類決定延遲時間,如不活化疫苗,可在接種後一週,執行麻醉。若為減毒疫苗,則可能要延遲二至三週。而需暫緩多久,國際並無定論。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接種新冠疫苗無關麻醉風險,也不會加重麻醉風險。李秉穎說,民眾應該認知,任何情況使用麻醉藥物本來就都有風險,有些人甚至在手術麻醉過程中出現立即、嚴重的過敏反應,但手術麻醉的風險與接種疫苗無關。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表示,目前接種疫苗的禁忌是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之疫苗劑次發生立即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而美國麻醉醫學會認為,沒有證據顯示新冠肺炎或是新冠疫苗會干擾麻醉。

特定食物過敏與打疫苗過敏關係,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說,對海鮮或特定食物沒有過敏的人,打完疫苗後去吃,不會有過敏反應。若原本就有食物過敏問題,原本就不應該去吃。另外,顏慕庸、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以及中央研究院生醫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三位專家均指出,打完疫苗後不須特殊生活飲食限制,也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後飲酒會影響疫苗效果。不過醫師一般都不鼓勵民眾飲酒。

而傳言指稱,在疫苗盒上發現打完冠狀病毒疫苗後不要使用麻醉劑的警告,上面寫4星期內不能用麻醉藥。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科長許家銓說,針對目前輸入至台灣的AZ疫苗、莫德納疫苗,包裝盒皆為原廠,包裝盒內容有疫苗名稱、成分、批號、劑量、冷藏條件等,並沒有標示打疫苗後不要使用麻醉劑。

經查核中心檢視阿斯特捷利康( AstraZeneca )COVID-19 疫苗中文說明書提到,本疫苗不可與其他疫苗或藥品在同一注射器內混合使用。但並未指出打完 AZ 疫苗後,不能使用麻醉劑。查核中心檢視莫德納 COVID-19 疫苗藥品特性摘要也未指出打完疫苗後,不能使用麻醉劑。

而美國CDC對於接種疫苗與一般醫療程序的建議指出,大多數常規醫療程序或檢查,民眾可以在接種 COVID-19 疫苗之前或之後進行。針對手術與麻醉,美國CDC建議,如果最近剛動了手術、住院、已接受有要麻醉的醫療程序,或是即將有以上相關安排,在打疫苗之前,請先與醫生諮詢協助決定是否要接種,確保接種的好處大於潛在的風險。

根據美國麻醉醫學會 3 月公布COVID-19與手術問答中顯示,手術對身體會帶來壓力,也會暫時性的影響免疫功能,建議非緊急手術能在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後至少兩週再執行。

英國皇家外科學院的新冠疫苗接種病人指南,緊急的重大手術應該不論接種情況,照原計畫進行。非緊急手術,也可以在接種後不久進行。不過,為了避免混淆接種後與手術後的症狀,合理的做法是將手術與接種日期分開數天(最多一週)。根據英國足科學院(The College of Podiatry)建議,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不能為已接種新冠疫苗、即將接種新冠疫苗的病人實施局部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