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已經進入到最後的衝刺階段,隨著選進的緊繃,各方陣營勢必採取更多近身肉搏的策略,以圖打開局面同時擺脫對手的的糾纏。在此背景下,張亞中朱立倫兩陣必然在「仇恨的堆疊」與「恐懼的總和」的議題軸線中進行拉扯,這也是雙方在最後階段使出洪荒之力的關鍵戰場,至於江啟臣則需穩住基本盤,避免棄保效應發酵導致全線潰敗。

對於張亞中來說,勢必把仇視美國、批判李登輝、鬥爭民進黨這些主張無限上綱,甚至提出更為激進且具有煽動性的論述,這種類似蔣經國時期把「中共、台獨、黨外」扣上「三合一敵人」帽子,並且把鬥爭對象極端邪惡化或妖魔化,才能墊高自己救世主的正面形象。

更令人驚心動魄的是,在緊要關頭時把自己競爭對手打成「喝美帝奶水長大、李登輝路線受益者、台獨同路人」也在所不惜,因為這才是階級鬥爭的本質,張亞中進一步發揚光大而已;事實上,張陣營也這麼做了,近日以資深黨員為名,在某媒體刊登的半版廣告的內容已經昭然若揭。

對於朱立倫而言,則要開始醞釀黨內的危機意識、進一步經由地方諸侯與實力型的政治人物表態支持,將這股社會氛圍轉換成「恐懼的總和」或某種「理性的集結」。直白說,朱陣營為了讓政治操作能夠奏效還要有兩個互為因果的雙箭頭,而且裡應外合互為犄角。他們必須把張亞中與民進黨視為威脅國民黨兩岸路線的來源,這個政治工程看似矛盾但卻可左右開弓。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朱立倫開始把張亞中定位犯下左傾冒險與激進主義的錯誤,因為他主張紅統且支持一國兩制,而且只知鬥爭不知聯合;民進黨則是另類右傾教條投降主義的錯誤,高舉台獨旗幟與本土意識,只知親美和日卻關閉兩岸協商大門,拒九二共識於門外。

這種論述其實似是而非,也不符合意識形態光譜定義與統戰的基本內容,但朱立倫陣營正在操作中,特別是當下正發生中共對台實現農業經濟制裁的議題,唯有如此才能夠在深藍與綠營之間進行市場區隔,並把自己定位為中間理性,然後逐漸運作棄江保朱的策略在選前完全發酵。

江啟臣的問題比較複雜難解,他是現任主席所以只能概括承受各方的批評,至多拿出指標性民調證明自己任內頗有政績。江啟臣本來只有戰術的操作,寄希望經由四項公投突顯自己主場優勢,然而疫情之故卻讓自己陷入毫無戰略困境,卡在張亞中與朱立倫之間進退失據,也失去了話語權並逐漸邊緣化。

處在下風處,江啟臣本來可以選擇當年毛澤東在長征後「捲旗不繳械」的作法,在光榮撤退下退出選戰選擇結盟的對象,如此方能作收顧全大局、保留實力或累積議價籌碼的結果。然後朱江之間形同水火,江啟臣選擇力戰到底不僅讓朱立倫的棄保效應無法全然有效,也成為牽動這場選戰的關鍵變數。令外界好奇的是,江啟臣最多只能期待在台中大本營開出預期票數保住政治未來,如果不如預期恐將是冒險之舉。

影響選戰的變數依舊存在,中國因素始終蠢蠢欲動,親中香港媒體亞洲週刊以張亞中作為封面並進行報導,可視為是一個政治指標,至少經由中宣部與外聯辦的默許下進行。此外,其他藍營重量級人物如趙少康、馬英九或韓國瑜最選前的表態也成為指標,這些老江湖深知,唯有選情膠著才能讓自己的發言成為最後關鍵,如此才能讓自己的政治價值放的最大,且在新主席時期得到最佳的政治報酬。

文/台灣韜略策進協會副理事長 張宇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