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選舉在即,為了應景也搞了一個形式上的電視政見會,名稱之所以不願冠上辯論兩字,大概也符合這個黨長久以來的鴕鳥心態。他們總認為以團結之名取代實質的路線辯論,至少不會出現擦槍走火或是血流成河的畫面,所以寧可讓外界瞧瞧看似和諧或槍口對外的結果,也不願面對長期以來猶如宮廷鬥爭的政黨文化。
許多人不解的是,為何這個黨主席選舉與主流民意存有巨大的落差,可以對民眾關注的政經議題視而不見,難道台灣的未來議題只有「打到民進黨」如此狹隘的政治目的?
為什麼這個黨對於當下國際體系、區域權力結構與地緣政治、中國內部情勢與兩岸關係的完全脫鉤,甚至淪為歷史與外交文盲?這些人似乎看不見台灣與世界的連結,新的全球生產供應的形成
民主世界對極權中國的圍堵,習近平為了鞏固權力現在在中國的所作所為。否則江啟臣日前怎會高分貝質疑所謂「鄰國」的離譜說法,這位中生代還是藍營培養的國政經學者;張亞中竟然還把和對岸簽署這塊統戰招牌拿出來獻寶,豈不怪哉?
不客氣說,除了投入選戰的幾個陣營、深藍族群、來路不明的網路帳號外,究竟有多少人關注這場政策會實在令人好奇,因為觀察四個人整場的論述內容,猶如一場大型的廢話比賽、宗教佈道催眠大會、幫派選老大的仇敵宣言或是直銷公司跳針版的OPP。
所以這個黨寧可閉門造車,在同溫層中講些言不由衷的口號?莫非檯面上的人,除了一心想要瓜分或接收黃復興或韓粉的選票外,完全跳過青年世代或是中間選民的支持。
這種怪異的現象不難理解,國民黨就是棄守實質的路線辯論,跳過2016年來敗選的都核心問題,連韓國瑜掀起的民粹問題都不敢觸碰,同時還讓馬英九在黨內如入無人之境,持續拿著在台灣言論市場搖搖欲墜的九二共識延續個人政治行情。
另一方面,這些想選主席的人,只想在戰術上尋求捷徑,討好黨內鐵板一塊或動員力最強的那群人;這群人向來對民主政治欠缺理解,一心只想回到兩蔣時期的那個美好年代,對多元社會保持懷疑與仇視的態度,關鍵在於年金改革簡直讓他們恨到骨子裡。
在這種情緒氛圍中,投機政客索性用最大簡單化的邏輯,將問題歸納為「民進黨暴政」或「民進黨搞台獨」;與其檢討自己無能面臨粉身碎骨的下場,不如將所有責任歸咎於對手過於邪惡,這種思考模式正是近年來國民黨的日常,也是場上四位候選人的心理狀態,差別只是程度的高低多寡而已。
這問題誰造成的?其實場上的人個個都有責任,張亞中這幾年與對岸的關係路人皆知,究竟是選黨主席還是另類政協主席讓人霧裡看花;卓伯源本應凸顯了自己來自農業縣市、接地氣的本土派優勢,結果通篇皆是不知所云的孫中山八股論調,大抵只有昔日三講團講師的知識水平。至於江啟臣與朱立倫,如果連這種黨內菁英層級也必須在政治現實上和韓粉低頭,那就得面對外界提出的「劣幣驅逐良幣」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