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6月底確認增撥9.15億美元給美國海軍,允許在2022財政年度添購2艘勃克級神盾驅逐艦,但同時取消1艘「納瓦荷級(Navajo Class)」救難艦的建造預算。因納瓦荷級救難艦的首艦建造已於2019年10月安放龍骨,現在突然喊卡,美國海軍為此恐面臨巨額的違約求償。而台灣傳出可能是為美國海軍「解套」的關鍵,同時還能創造「Win Win」雙贏。

台灣海軍尚在操作的大湖級救難艦,是美軍1943年即成軍使用的艦種,艦齡迄今將近80歲。海軍為配合潛艦國造,2019年以「安海計畫」編列29億7516萬元籌建「新型救難艦」,本案由台船得標,預計於2023年8月完工交付。但由於同時有潛艦、巡防艦等多種艦型同時建造,傳出因新冠疫情影響國外技師來台、原物料整合等因素,一度傳言進度略有延宕。

新型救難艦建造目的是為國造潛艦進行「安全防護」,但依國際經驗,精通潛艇救援至少需要3年的訓練:2015年俄羅斯採用北約成員國使用的深水潛艇救援潛水再壓縮系統,直到2018年才實現全面作戰能力。

而根據原建造時程,新型救難艦就算準時交艦,也恐怕無法跟上本土國造潛艦2024下水、2025成軍計劃的步伐。所以傳出有主動提出收購「納瓦荷級」救難艦的提議,一方面可以免除美國海軍遭索賠的窘境,另一方面台灣可以獲得現役美國海軍的一流艦艇,同時學習美國海軍潛艦救援的知識,這些知識經驗將有助於台灣加快本地製造船隻的生產和調試。

「納瓦荷級」救難艦全長80公尺、寬18公尺、排水量5191噸,人員24至60名,主要任務除了拖帶、救難、救火、水下作業之外,更增加了處理海洋污染事件及搭載無人飛行載具(UAV)進行大面積海空搜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