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這波武漢肺炎疫情中已累積有超過7百人染疫喪生,重症死亡率高於全球,引發社會關注。對此,民進黨前立委、醫師林靜儀在臉書Po文表示:「死亡率分析有政策檢討和防疫政策決策的功用,但是不是拿來作為嘲笑或推論防疫失敗的這種心態用的。」她也強調:「某些不幸染病逝世的個案,是沒有明確接觸感染來源的;這些,如果防疫措施再好一點、疫調匡列隔離得更妥善一點,是不是其實有機會不染疫的⋯⋯」。

林靜儀指出,死亡率不是用「今天統計死亡除以今天統計確診」來計算。要算死亡率,要有計算的定義前提,譬如某些慢性病是以「罹病後五年存活率」來看;某些急性病,會以醫療介入後或特定時間之內死亡來算;某些傳染性疾病,則會區分年齡粗死亡率、感染後某時間內死亡率,有時候也會以疫情爆發時期的死亡率和疫情平穩時的死亡率去做不同防疫策略或資源評估等等的估算。

林靜儀續指,如果要以死亡率來直接討論台灣疫情控制如何,是很缺乏概念的,去年某段時間,疫情穩定時有數月都無死亡,難道要說台灣的武漢肺炎死亡率0嗎?而這次疫情大約從四月底到現在,林靜儀要大家看看一開始萬華設篩檢站時以四月底足跡開始作為細胞簡訊通知標準,她認為如果要以這次疫情爆發作為染疫死亡率,要從四月底到現在的總死亡去跟總確診比。

林靜儀提到,比較粗死亡率是一個資料,但是以年齡層分析不同年齡染病後的死亡率,有助於疫苗及防疫政策的評估;如果以區域感染者是否有不同死亡率來看,在做年齡校正的前提下,或許可以反映出區域的篩檢診斷量能和醫療資源差距;以特定時間內的死亡率來看,也可以作為疫情緊繃時的醫療照護量能分析等等。簡單來說,死亡率分析有政策檢討和防疫政策決策的功用,但是不是拿來作為嘲笑或推論防疫失敗的這種心態用的。

林靜儀指出,此表可以看看發病日,以及其中某些不幸染病逝世的個案是沒有明確接觸感染來源的。   圖:翻攝林靜儀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