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小天使,不管做什麼都有趣且可愛,但隨著天使們逐漸長大,父母會突然愣住,小天使何時變成了「小惡魔」。要他吃青菜,他會說「不要」!你說不要玩了趕快回家,他非得僵在原地鬧脾氣! 孩子隨著成長自我意識逐漸抬頭,雖可表達許多意見,但有時卻容易讓人忘了他仍是孩子,雖然口語的進步增長彼此溝通的機會,但孩子仍需要大人幫忙覺察自我。

當孩子有情緒時,大人常說「不要難過,下次再努力就好」、「這次考100分,下次如果不努力就會退步」、「我知道你說的,但你也要體諒爸爸的用心良苦」。聽見這些話語時,孩子有時會不太確定自己的「好」,是否值得被稱讚或分享,又或是自己的「不好」,是否真的會有人感同身受,又或是說出來只會遭到他人責罰。雖然大人們並不是有心懲罰或貶低孩子,但往往這樣的無心之過卻易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看見孩子受到情緒所苦時,焦急地家長總是試圖讓孩子快點緩解,試著幫孩子解決困難,或是說服他們走出情緒的牢籠,但相對地卻減少孩子感受情緒、面對困難,以及練習問題解決的機會。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做的是重視孩子的情緒感受,首先,我們可以使用「詢問」語氣,問問孩子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他的感覺為何;接著將情感與經驗做連結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當自己遇到類似的事件時也會有相似的感覺,告訴孩子有情緒是正常且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允許孩子擁有自我獨特的情緒感受;最後,不急著幫孩子解決難題,引導孩子思考可能的因應之道且給予適當的支持與協助,幫助孩子從困難與問題中學習思考與練習問題解決的可能性

作者:陳鈺弦 臨床心理師/心中煦光-心煦心理治療所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陳鈺弦 臨床心理師   圖:陳鈺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