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上台後,中國戰狼外交官四處點火,引起國際反彈。歐亞集團資深分析師韋恩(Ali Wyne)與布魯​金斯研究院桑頓中國中心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稍早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指出,中國的外交戰略錯誤將絆住自己的手腳,雖然會成為美國持久的競爭對象,但其力量卻將受到很大的限制。

韋恩與何瑞恩指出,根據白宮的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中國是唯一有能力結合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對國際體係發起持續挑戰的潛在競爭者。但事實上,北京的經濟實力與其外交力量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將限制其潛在影響力。可以想像這樣一種情景:中國以相當大的優勢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發現自己與先進的工業民主國家更加疏遠,後者仍將共同擁有經濟實力和軍事能力的優勢。

韋恩與何瑞恩指出,在美國前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執政採取「美國優先」讓盟友白眼時期,中國確實曾有一個很好的機會之窗來鞏固其戰略優勢。但這些進展卻恰逢中國把民族主義論調拿來打出「戰狼外交」。川普爭議性的外交風格不時讓世人不去注意中國的粗暴做法。但如今,美國總統喬·拜登 (Joe Biden) 政府在修復美國聯盟和夥伴關係方面採取穩定、平淡無奇的方式,已將外交焦點轉向北京的行為。

不僅美國對中國的態變為強硬。歐盟也對中國持懷疑態度。中國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緊張局勢加劇。去年五月開始血腥邊境衝突後,與印度的關係急劇惡化。日本和韓國正在重新投資以加強與美國的聯盟,並正在採取試探性措施來改善自己的雙邊關係。最後,台灣的國際地位上升,對中國的警惕性也同樣上升。

中國與許多重要國家的雙邊關係一一面臨逆境,而「四邊安全對話」、北約、7 大工業國集團(G–7)等民主聯盟正在更積極地動員針對中國。中國的反擊固然迎合國內民族主義者的胃口,但正如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中國事務學者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所指出的,國際上並不買帳。

韋恩與何瑞恩指出,北京的外交政策限制住自己與其他國家結盟對抗來自美國及其盟邦的能力。

中國的總體經濟影響力並不會自動產生相應的外交地位。以美國為例,儘管在 19 世紀後期美國的總體經濟規模就已超過了英國,但直到二戰結束,它才成為世界上最突出的強國。更何況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內,民主經濟體的總規模都將超過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就算中國的經濟成長在北京最樂觀的情景下也是如此。

韋恩與何瑞恩指出,中國的自我限制外交給了美國喘息的空間,華盛頓應該主要與其朋友接觸,共同來解決疫情之後的復原等重大挑戰。

韋恩與何瑞恩認為,中國不是當年的蘇聯,既不處於解體的邊緣,也無法成為全球霸權;它是一個持續性的競爭對手但受威脅力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