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棄用新疆棉花」爭議延燒多家國際品牌,引發中國民眾掀起抵制風潮,造成店家損失慘重。因此,針對外商於中國投資的注意事項,《大紀元》於報導中分別列舉出10項陷阱,直指在中國投資,最大的風險不是來自正常的市場競爭,而是來自中共的掌控。

1. 「黨組織」民企國有化

中共於2018年頒布《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規定凡有固定經營場所、人員數超過3人以上企業,皆須建立黨組織,截至2020年10月,中國民企(包括外資企業)的黨租之覆蓋率便高達90%以上。然而,此舉卻是中共為優良民企國有化鋪路:先是在企業設立黨支部,後派中共官員進駐企業,先摸底、後掌控,使優質民企最終收為國有。

2. 官員換屆「新官不理舊帳」

每當中共官員換屆時,就會對產業發展定位做出重大調整,然而對投資者而言這將是致命打擊。2013年,曾有一美國上市公司就當局推行網路經濟下,於河南某市投資近3億和政府建家居採購總部基地。不過,就在該市委書記被撤換、新市委書記就任後,因認為前任市委書記決策錯誤,因而廢除和企業的合作協議,導致該項目直接破產。

3. 政府「強征、強拆」

2015年,曾有一位加拿大華僑於天津購買上千畝土地,準備建物流園剛動工沒多久,中國某房地產開發商便看上了該地段。由於商業用地叫工業用地價格好上10倍以上,政府為了賣個好價錢,因此強行中止物流園建設,並僅以購地款原價退還給投資人,一概不負責其他損失,導致該投資人損失近5000多萬元。

4. 配合政府「作假帳」成把柄

在中國,為達上級設立的年增長率,各地方政府往往都要求企業配合政府虛報產值,並在產值統計過程中,要求企業法人必須在《企業產值申報表》上簽名、加蓋公司的公章,但這對企業來說,就存在法律隱患:當政府需要企業配合造假時,他們就會說這和漏報稅收無關;可當政府欲侵害企業財產時,公司每年填寫的《企業產值申報表》便成偷稅、漏稅的最有力證據。

5.「外交報復」不定時炸彈

在中國,人質外交屢見不鮮。包括2017年為反對韓國政府同意安裝美國「薩德」反導彈系統,當局便煽動民眾抵制韓國樂天超市,不僅被當地政府百般刁難,官方網站也遭駭客攻擊癱瘓,後被迫退出中國;近期為報復歐美對中國祭出的外交制裁,也在官方引導下,於當地掀起抵制行動,瑞典H&M、美國NIKE等皆大受打擊,如今中共在國際四面樹敵,許多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往往都是躺著中槍。

6. 「統戰」

中共竊國有三大殺手鐧,即:槍桿子(暴力)、筆桿子(謊言)、統戰(利益誘惑),尤以習近平執政後更變本加厲。對外商投資者來說,要不選擇和中共同流合污、要不退出中國市場,若投資者既不配合中共統戰,又不退出中國,其後果可能是人財兩空。

7. 「人情債」還不完

在中國,無論辦什麼事都要講人情關係,企業做得越大、靠山就要越大;若是沒有靠山,企業辦事則是寸步難行。且一旦某官員被查,必然會牽扯出大批行賄的投資者,中共紀檢部門就會藉機向投資者發難並進行「敲榨」,投資者若是不肯乖乖付錢,就要承擔刑事責任,因此投資者只能破財消災。

8. 「國安法」隱私看光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於2015年正式實施,凡於中國境內的港台及外國投資者皆會受到重點監控,包括郵件、微信,及境外通訊軟體都在監控範圍內,不僅投資者的個人隱私和商業機密都將曝露給中共,若發現有對中共或其領導人的不滿言論,後果將會十分嚴重。

9. 強制服務「中軍」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2017年開始實施。按規定,凡是與軍工需求的企業信息、人才、技術、設備設施等都是被融合對象。為此,凡被中共看中的企業或個人就必須要服務中國軍方,若不配合就會麻煩不斷。

10. 「強制技術轉移」

強制技術轉讓是引發中美貿易戰的重要因素。中國2019年出頒布《外商投資法》,受外資企業普遍反映中共藉此強行要求外資進行技術轉讓。對此,美國在華商會也曾發布年度白皮書指出,美中兩國若要達成雙方都滿意的貿易協議,就必須解決包括強制技術轉讓在內的「結構性問題」,反映出美國政府官員對於中國的強制技術轉讓、歧視性經濟政策和網絡盜竊問題有多麼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