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太司令部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日前在參議院軍事委會員的聽證會上表示,中國的野心是要取代美國的全球地位,而首要面對的威脅便是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戴維森更指出中國的威脅將在未來的十年內發生,最快可能會在六年內,因此美方要向北京傳達使用武力實現取代美國的目標將會付出高代價,同時也要幫助台灣維持自我防衛能力,不讓中國輕易片面改變區域現狀,畢竟這攸關著美國的國家利益。

2027年解放軍建軍百年最快六年內攻台

戴威森的一席話並非危言聳聽,且是有跡可循,去年中共在十九大五中全會中列入新的百年計畫,在繼「2021年建黨百年」及「2049年建國百年」後,提出第三個百年「2027年建軍百年」,也就是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目標,依此推算正好是戴維森的六年內攻台論不謀而合,而「最慢十年」也是根據習近平再連任兩屆總書記的兵棋研判,在解放軍成為世界一流的軍隊後,美軍在印太地區的威嚇力下滑,將有利於中國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願景。

川普執政時期,美國透過立即迅速的策略,先發制人對中國採取各種反制手段,留下了「強悍抗中」的基礎;隨著拜登上台後,外界一再擔憂拜登政府的對中政策可能趨軟,中國因而獲得喘息的機會,美國就算採取多邊主義也難以逆轉中國崛起的衝擊。不過,事實上,拜登的國安團隊在絕大部分的對中方針仍是「川規拜隨」,這並不能解釋為美國新政府臣服於川普主義的影響力,事實上,這反應了「反制中國」已是美國國內超越黨派的共識了。

四方安全對話首腦會議聯合抗中有共識

美國對中國的擔憂,反應在為何美國要在今天(3/12)與日本、澳洲及印度元首進行四方安全的高峰對話,然後才在一周後(3/18)安排美中兩國的外交高層會晤,很明顯的,美國要先凝聚區域盟友夥伴的聯合行動,一鼓作氣作為與中國談判的後盾與實力;換句話說,拜登不只會延續「印太戰略」的路線,更是將印太地區作為美國對外政策的核心價值。此外,「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成員多與中國存在「競爭大於合作」的關係,能深化合作的條件相當多。

有趣的是,去年11月,美日澳印四國已進行了「馬拉巴爾」(Malabar)聯合軍演,今年在首度元首高峰會後,也將在4月陸續進行兩次海上軍演,聯合行動的範圍創下紀錄,將從波斯灣開始到麻六甲海峽,更與美國長期部署的印度洋和南海軍力相連結,此外這次的軍演更和法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合作,這具有跨區域軍演行動的概念,同時也將讓美國的「印太戰略」鏈結歐盟的「亞洲連線戰略」,展現戰略層級的多邊合作模式,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中兩國外交高層會晤彈老調艱難會談

當然,外界也特別關注下周即將舉行的美中高層外交會晤,只是要達到效果恐怕有相當之難度,畢竟美中之間的矛盾不是一時半刻能輕易解決,又加上中國在美方所關注的議題上毫無彈性可言,國務卿布林肯也會在會晤中強調台灣、香港、新疆等議題,而中國也會以「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來四兩撥千斤,對美國而言中國的老調重彈,不但話不投機也無法緩解潛在的衝突,可以想見此次會晤應當只是流於重啟會談的形式意義。

持平而論,短期內,美中之間應當不會爆發全面性的衝突,但要解決雙邊的歧見也是不容易,縱然在部分議題上存在合作的可能,但卻是相當脆弱,而當美國及其主要盟友都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強化聯合抗中的戰略意識已勢在必行。也因此,美國內部已有聲音認為應當放棄戰略模糊的路線,採行清晰的戰略佈局,觀察拜登上台後,接連在2月的外交政策演講中,以及3月白宮公佈的《臨時國安戰略指南》中,一再強調中國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

對此,身為美國戰略夥伴的台灣,應當持續掌握後續發展,尤以美國對於印太戰略的重視,以及採取更為嚴密的抗中路線,台灣具重要的角色與地位;澳洲對中態度在近十年快速翻轉的經歷,值得台灣深思,其中,澳洲政府發佈的《2020年國防戰略更新》,當中提到澳洲必須正視美中戰略競爭愈演愈烈的趨勢,其實言下之意便是澳洲無法兩面討好,勢必要從地緣政治的情勢中做出清楚的判斷,台灣也是如此,沒有「親美和中」的模糊空間,站在自由民主法治的基本價值上,台灣的方向已經很清晰了,台美更緊密的合作關係方為有利。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   圖 :翻攝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