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泰豐的股東要賣股,是市場矚目的大戲,但被資本市場的探照燈一照,餐飲界天王鼎泰豐的售股身價,卻顯得幾分不如預期。

如果要價3、4十億元,能買下一家公司近半股權,但在這家公司的董事會上無法置喙太多,公司短期內也無上市計畫;這樣的公司,能引起多少買家的興趣?

這家看起來條件普通的公司,就是近期引來市場熱議、在台灣餐飲界也難有人出其右的鼎泰豐,其大股東賣股正面臨的窘境。持有鼎泰豐45%股權的第二大股東——台聚集團家族大哥吳亦猛要賣股,其實在市場上已談了3年。3年來,不是沒人上門談過,但談來談去都不成,恐怕就是卡在上面的困境。

不僅如此,新的合夥人當然也要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認同,合作事業才能長久。據悉日前雖有私募基金聞香而來,但楊紀華直接點名,若由鼎泰豐在中國的合夥人——大成集團副董事長韓家宸為首的資金接手,因彼此在中國合作默契良好,他將會樂意接受。

以鼎泰豐在台灣餐飲界的地位,甚至在亞洲市場享有盛名,按理說,會吸引各種創投資金、餐飲同業或國內有錢大佬,捧著錢上門求親,交易價格節節攀高、炙手可熱才對,但如今看來卻似有行無市,深究下來,其實其來有自。

不能插手經營 全由楊家主導

開店快50年的鼎泰豐,以講究細節、穩定的高品質聞名,讓所有餐飲業者看不到車尾燈,樹立它在餐飲界的天王地位;老闆楊紀華堅持多年以消費者、員工為優先的原則,也贏得外界尊敬。但王位是不是就可以等同持股能「熱賣」或「高價」?答案卻值得玩味。

首先看這次吳亦猛要賣的「鼎泰豐」,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這家「鼎泰豐小吃店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8800百萬元,1991年公司正式登記成立(之前不是以公司法人形式營業),董事會由三名董事、兩名監察人共同組成,其中,這次要賣45%股權的吳亦猛,占其中一名董事、一名監察人的席次。

打從2000年前後,當時鼎泰豐擴充展店需要資金,吳亦猛拿出約1億元投資入股,自此之後,這家聞名全世界的小籠包店,就維持著楊家與吳家兩大股東的模式。但是20餘年來,幾乎全由楊紀華主導,吳亦猛雖然在董事會有一董一監的席次,但吳只管出資,鮮少對經營多加置喙。

20年來,鼎泰豐在楊紀華操盤下逐步擴張,但外界只看到門庭若市、生意興旺,對鼎泰豐的財務狀況卻幾乎一無所知。事實上,鼎泰豐在台灣共有12家門市,在海外除了美國市場由楊紀華的哥哥主導外,其餘都由台灣的「鼎泰豐小吃店」與當地合夥人所共同持有,依持股比率各自認列獲利。目前鼎泰豐國內、海外營收大約各半,若按投資比率加總營業額,粗估整體營收約在台幣一百億元出頭。

但獲利就難說了,19年楊紀華曾親口告訴媒體,「員工薪資占總營收的比重,已從48%大增至56%。」此言一出,當時嚇壞一干餐飲業者,因為一般餐飲業者的人事費用約占25%,最多不會超過3成,但鼎泰豐的人事成本幾乎比同業整整多了快一倍。

(本文經《今周刊》同意刊出,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第1262期《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