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嘉義縣布袋鎮的新塭滯洪池水域型光電系統,2020年底正啟用併網發電,由於目前正值秋冬的候鳥季節,滯洪池內的浮台型光電板最近出現遭到大量鳥糞覆蓋的狀況,深藍色的光電板上滿是一坨又一坨的白色鳥屎,蔚為奇觀又非常驚人,不僅影響發電效能,也凸顯發展綠能與鳥類生態之間的衝突。
布袋鎮的新塭滯洪池水域型光電系統面積達30.4公頃,是目前全台最大水面型滯洪池光電系統。滯洪池在颱風、豪大雨期間可以有效發揮防洪治水功能,平時則藉由太陽能發電,達到減碳目標,具有正面效益。然而,新塭滯洪池原本就是鳳頭潛鴨等鳥類的重要棲地,現在因發展綠能而變成光電板世界,鳥類覓食與休憩的水域空間遭到壓縮,而原本開闊的水域,也因為水面上都是浮台型光電板,而變得破碎化,對自然景觀也造成衝擊。
臉書粉絲頁『布袋五鹽田』日前發佈一批新塭滯洪池浮台型光電板滿佈鳥屎的照片,並在臉書表示:大白鷺、小白鷺、夜鷺、蒼鷺等鷺鷥科鳥種停棲於光電板上面休息、嬉戲,或是站立於浮台邊際覓食小魚,雖然光電板這樣看起來對鷺鷥科鳥種的影響並不太大,但這個滯洪池同時也是鳳頭潛鴨族群重要的棲地,可能還是會壓縮到喜愛深水域和開闊水域覓食的鳥種棲地。
有網友認為,光電板上的大量鳥屎就是一種鳥類的反撲,反應鳥類棲地遭到破壞的現象,不過,台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許皓捷也臉書表示:『光電板對水域的影響有正面也負面,負面來說,就是可能的的水鳥棲地破壞,以及視覺衝擊景觀。有沒有正面?當然有,減少水體光照,抑制優養化改善水質、可以減少蒸發而節水、可以讓水中生物有遮蔽躲藏的處所、寒流來時仍維持一定水溫,避免水域生物凍死等正面效益。』許皓捷也認為,『鳳頭潛鴨及其他潛水覓食型鳥類可以潛入光電板覆蓋區域下方水體覓食,光電板設置對原本棲息鳥類沒有明顯影響時,還有甚麼問題嗎?還是就是要反對?究竟,生態學是用來解決入世問題,還是當做信仰?』
新塭滯洪池和鄰近的布袋鹽田是台灣目前水鳥數量最多的地點,在候鳥季節期間,滯洪池內的光電板意外的成為大、小白鷺等鷺鷥科和其他水鳥歇息的新空間,而光電板上沾滿白色鳥屎的現象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光電業者恐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刷洗附著在光電板上的鳥屎。然而,工作人員用刷子直接將鳥屎刷進水池中,對水質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又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良影一二》滯洪池光電板滿佈鳥屎蔚為奇觀 凸顯發展綠能與維護鳥類生態的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