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亞洲最後一顆珍珠的緬甸在多年後的軍人統治夢靨又再回來了。縱然全球疫情嚴峻,緬甸經濟發展仍然相對亮眼。如今軍人為了政治利益想要翻桌重來,但是在經濟利益洞開,大家開始賺錢的時代,緬甸軍方還會走回過往的鎖國時代嗎?軍事政變會是一場血腥的鬥爭,還是權貴階級之間的茶壺裡的風暴,值得關心開發中國家與東南亞發展人士的細細觀察。

緬甸軍方以全國大選有舞弊之嫌於2月1日發動政變,扣押身為國務資政的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等執政「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黨高層,結束了10年來的民主選舉統治。接著軍方在電視台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1年,期間由武裝部隊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掌權。緬甸軍方雖然承諾等國家局勢穩定後,將重新舉行大選;但是在這樣類似莫須有指控後,軍方忽然的毀棄選舉,「沒收國家」,除了讓人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的感覺外,軍方將把國家帶往何處去總令緬甸人與外國投資人忐忑不安。

槍桿子出政權,是古往今來政治人物要爭奪執政權力的首要條件,即使民主時代亦復如此。緬甸曾經歷長達50年的軍事獨裁統治,直到2010年,才逐漸轉為民主,建立選舉制度,翁山蘇姬及其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於2015年成為執政黨,象徵著該國軍事統治的終結。但是,2008年由緬甸軍方擬定的憲法,仍賦予軍方極大權力,使之握有4分之1無須改選的國會席次,且與內政、國防相關的核心部會,亦由軍方掌控,並禁止翁山蘇姬擔任總統。由於軍方的自我保護政策以及自認為軍方才是國家最堅貞的守護者心態,加上軍方掌控了緬甸多數的資源,外商在緬甸營商也必須賣軍方的面子,都讓軍隊在緬甸國政中總是穩賺不賠的莊家。

「爭權奪利」其實就是政治圈本質。這次軍方發動政變的原因應該就是覺得不爽翁山蘇姬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在緬甸國會476個席次中,贏得396席,囊括83%選票,大勝由軍方支持的「聯邦團結發展黨」(USDP),使得軍方掌控國政的企圖受到威脅所致。翁山蘇姬在羅興雅人事件中全力袒護軍方的作為,不僅讓自己在國際中的形象大受耗損,軍方也沒有因此把它當作自己人,當軍方覺得自身權益受到威脅時,自然對於政敵欲除之而後快。

多數國家已經表態要對於緬甸發動制裁,然而緬甸已經現在通訊與資訊皆無法即時聯繫之際,外界仍無法確實了解其內部狀況;再加上疫情持續蔓延中,各國的對外行動都受到限制,除了中國外,歐美與日本等大國皆困於新冠疫情無暇他顧,對於緬甸要採取的行動都搞不清楚的狀況下,又如何發動制裁行動呢?

然而,追求利益乃是人類的天性。10年前,緬甸軍方屈服於國際壓採取在政治上的開放政策,換來國際間龐大的資金挹注與經濟援助,這些外商不僅成為緬甸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資本利益的主要來源。如果因為政治的動盪造成了外商的驚恐以及國外的制裁,不僅會造成緬甸國內的動盪 ,軍方自己的利益也會減損。再說,10年的民主政治已經足以改變民心與民意,走向開放社會的緬甸在民智已開之下,可不是10前可由軍方任意操控的佛教國了。

覺得輸得不甘願的軍方,應該是在和翁山蘇姬等人的「全國民主聯盟」正在就政治利益討價還價中,此次政變究係是茶壺裡的風暴,還是東南亞佛國的動盪悲劇,就存乎緬甸政治菁英階層與軍事統治集團的一念之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