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課審大會今天決議,國中本土語文七、八年級必修每週一節,九年級改為選修。教育團體表示,這是折衷結果,避免對既有課程造成太大的排擠。
現行本土語文在國小是必修,國中則是選修。立法院107年12月通過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自111學年度起國民教育各階段,國家語言都要列為部定課程,教育部因而展開修法。
教育部草案原規劃國中3個年級,每週都必修一節本土語文,但在課審會爭議不斷,先前更有4名國中委員擔心造成課程排擠,無預警請辭。教育部去年底重組課審會後,於今天召開的會議中做成七、八年級必修、九年級選修的決議。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秘書長李雅菁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這是意料之中的折衷結果,為了要符合「國家語言發展法」,又要維持課程彈性,因而有此妥協。
李雅菁表示,今天拍板後,後續難題在於師資和排課。國小是包班制,學校較容易協調教師去修學分、取得語言教學認證,進而開設本土語文課程。國中則是分科教學,教師專長差異大,除非有相關背景,否則很難要數學、理化等科任老師去加學本土語文。
李雅菁也提到,本土語文課程排課有兩種方式,一是全校集中在同一時段、開設不同語別,讓學生自由選課跑班,這種作法需要大量師資。另一種方式是採取科任方式,由少數的專門教師任教,各班排課時間錯開,但學生選擇語種若分散,就會有排課困難。
另外,國中階段還會遇到程度差異拉大的狀況,很多學生在國小已學了6年本土語文,到國中想換一個語種,有人則想繼續加深加廣,學校必須提供差異化教學機制。
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信務表示,教育部原規劃國中3年都必修,勢必對課程產生排擠。國中生面對升學,要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社團、選修課程都很重要。課審會今天做成2年必修、1年選修的折衷方案,衝擊確實比較小一些,各校接下來就要評估,七、八年級如何挪出一節彈性課程給本土語文。
張信務表示,111學年度上路初期,部分語種師資可能較少,可能還是須用約聘方式,度過過渡階段。但仍希望之後以取得認證、有加註專長的教師為主。
教育部表示,已採多元管道培育各語別專任師資,包括職前培育、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第二專長學分班、以及現職教師培訓,同時也規劃現職本土語文教學支援人員增能研習。
教育部並說,會協助學校盤整既有的彈性學習課程,持續提供開設各語別課程所需支持,包括開課經費、交通費、現職教師參與語言能力認證等,並提供人才庫媒合,降低成班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