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2021年的開始,也代表著孩子們在上學期的學習即將進入尾聲。在寒假之前,我想邀請家長們一同檢視孩子在上學期的學習表現。三年級的美美,上課時常分心,書寫時常會字型左右顛倒、同音錯字…等,數學考試 90 幾分,國文考試常常不及格,回答問題時總是很小聲,寫作業的時間比同班同學需耗時較長,很努力在學習卻無法有好的學習表現。

五年級的阿勝,表示自己不會寫字,中年級開始數學應用題會因為看不懂題目而答錯,五年級開始覺得數學很難,很少及格。喜歡玩手機遊戲,不喜歡寫作業,家長表示「其實他都會,是因為懶惰,不願意學習!」美美和阿勝的例子,是否在您的孩子身上也有類似的表現呢?

根據教育部101年公布的《學習障礙學生鑑定辦法》基準中的三項規定:(1)智力正常或正常以上; (2)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3)聽覺理解、口語表達、識字、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等學習表現有顯著困難,且經確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介入,仍難有效改善。

因此,當發現孩子在學習上出現:(1)單一科目表現明顯較差;(2)智力正常卻怎麼學都學不會時,筆者強烈建議家長需與學校老師溝通,並請學校輔導室老師或者至醫院門診安排學習障礙的評估或 鑑定。安排學習障礙的評估或鑑定,最主要的好處是,幫助孩子在學習時申請所需的教育資源介入,並且根據孩子的基礎認知(智力測驗)表現,分析孩子在學習時優弱項能力,並搭配適合的學習技巧,進而提升學習表現。

雖說對學習障礙的孩子而言,「勤能補拙」是不二法門,但試想當我們要面對自己不擅長或沒有興趣的項目時,肯定會變得比較沒有動機、持續時間短暫、容易分心,這時候的行為表現很容易被解釋為「懶惰、不努力」。當孩子挫折的情緒被忽視時,除了會缺乏自信外,更可能出現自我放棄(常見的「反正我怎麼學都學不會啊」)或者憂鬱情緒。

因此,在陪伴孩子學習時,需要隨時關注其情緒的狀態及變化,並且搭配分段學習和獎勵。此外,關於「調整作業量」、「到資源班學習」和「延長考試時間」等會突出自己和原班同學相對不足的介入方式,都需要同時考量孩子的情緒接受度。如此一來,才能落實 「快樂學習」的本質。祝福大家新年快樂、期末順心!

作者:許芳綺臨床心理師/桃園長庚兒童心智科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許芳綺臨床心理師   圖:許芳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