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生奉獻給台獨暨中國民主運動的洪哲勝,本月18日病逝於紐約,明年元月2日在紐約舉辦告別式,因為疫情關係,家屬將透過網路直播,讓親朋好友及他的同志可以送他最後一程。在此之前,在台灣由華人民主書院、台獨聯盟以及在美國海外學者王丹擔任會長的「中華學人聯誼會」均分別舉辦追思會論壇,來表彰洪哲勝一生為這兩大目標所做的努力。

根據洪哲勝過去在台獨聯盟、台灣革命黨的同志黃再添臉書表示,洪的海外的親朋好友發起在他母校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設立洪哲勝紀念基金,目標是台幣1千萬元,希望能夠將洪哲勝為民主奮鬥的精神延續下去。

洪哲勝在1967年前往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攻讀博士,隨後投身台灣獨立運動,創辦《望春風》雜誌,以「赤子心」筆名宣揚理念。

洪哲勝長期參與台灣獨立運動與中國民主運動,曾任台獨聯盟美國本部第一副主席、《台獨月刊》主編以及《台灣公論報》社長兼總編輯等職務。他在1984年因為對台獨運動路線及主席選舉問題,率其他同志離開獨盟,並與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創立「台灣革命黨」,並擔任台灣革命黨首任總書記,催生了海外台灣人突破黑名單返台的浪潮。

多位海外中國民主運動人士27日在網路追思病逝紐約的民主亞洲基金會會長洪哲勝,均表示,這是中國民主化同時也是增進兩岸和平瞭解的一大損失。

過去與他一起為台獨運動奮鬥的同志及支持民運人士,在24日在台灣舉辦追思座談會,追思這位一生都為台灣前途奮鬥的勇士,表彰他的貢獻。26日台獨聯盟也舉辦追思會,

在台灣舉辦「民運戰士洪哲勝先生追思會」,由華人民主書院董事會主席曾建元主持,與會人員包含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前立委陳昭南也是洪哲勝在台獨聯盟、台灣革命黨的同志陳昭南、總統府前無任所大使楊黃美幸、六都春秋總編輯呂昱、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理事長楊月清、政論家胡忠信、中國六四屠殺見證人及研究者吳仁華、立法院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吾爾開希、達賴喇嘛基金會董事長達瓦才仁、政論家林保華與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民主書院秘書王興中等人均發表對洪哲勝努力的過往。

而在美國由學者王丹擔任會長的「中華學人聯誼會」27日上午也舉辦洪哲勝線上追思會。會中多位海外中國民運人士先後追思洪哲勝都與「民主論壇」在過去近20多年對海外內推進中國民主運動化的關鍵重要性。這項線上追思會是由陳破空主持,在線上發言包括在台灣的前總統府無任所大使楊黃美幸、學者曾建元。在美國的胡平、王軍濤、陳立群、唐元隽、張林、呂京花、張菁、葉寧、曾慧燕、薛偉、西澳大學陳傑學者等人均先後發言追思洪哲勝。

紐約台灣研究所所長黃再添與洪哲勝是因台獨運動成為同志,他說他與洪哲勝認識將近半個世紀,當時兩人都因為上了海外黑名單,不能返回台灣。

黃再添透露,洪哲勝在台獨運動同輩當中,是少有從國家發展角度思考台灣獨立的前途,對中國民主化的關懷,並真正付出實際行動,他除了普世價值的人道關懷以外,也認為只有中國民主化,才能確保台灣的安全。而當年曾捲人刺殺蔣經國行動的黃再添,指洪哲勝更重視「願賭服輸」的政治文化,政治隊伍裡志同道合,一切公開,不必要勾心鬥角,相互猜忌。

 而過去也被列為黑名單的紐約全美台灣同鄉會前會長楊黃美幸,她返台後擔任民進黨外交部主任,開拓了民進黨對歐美、東南亞的政黨外交,並擔任過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委。

她在線上表示,當年介紹民運人士與台獨人士接觸,促進雙方的瞭解,期中在1985年邀現在被關在大陸監獄的王炳章,到台灣同鄉會年會座談,結果在台獨團體內部居然被視為反叛出賣,飽受指責,但有寬廣視野的洪哲勝,卻適時支持她與中國民運接觸溝通的理念與作法。

西澳大學陳傑則指出,1998年到2007年之間,中國內部民主運動,可以說沒人聞問;但洪哲勝透過「民主論壇」以邀稿刊登文章的方式,先後支持了200多位中國國內外的民主運動人士,鼓勵了中國民運。

胡平說,洪哲勝可以說是海內外中國民運的最大支持者,而大陸民主化與台灣安全息息相關,許多大陸朋友並不支持台灣,但都能接受統一是一個選項、台灣有自決選擇的權力。代表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王軍濤,則推崇洪哲勝的胸襟開闊,仁者無敵,雙方以普世價值為對話基礎,也感受到對暴政統治的憤怒。

另外在中國因多次坐牢的張林表示,他在被捕被關甚至走投無路之際,通過了「民主論壇」,得到很多大陸內部民主人士溫暖的聯繫,他推崇洪哲勝是中國民主化學習的榜樣。

紐約台灣研究所所長黃再添因為台獨運動,與相識近半世紀的洪哲勝同時上了海外黑名單,不能返台。他指出洪哲勝在同輩台獨中,是少有自國家發展角度思考台灣獨立的前途,對中國民主化的關懷與付出實際行動,是除了普世價值的人道關懷外,更認為唯有中國民主化才能確保台灣的安全。當年曾捲人刺殺蔣經國行動的黃再添同時指洪哲勝更重視「願賭服輸」的政治文化,政治隊伍裡志同道合,一切公開,不要勾心鬥角,相互猜忌。曾上黑名單的紐約台灣同鄉會前會長楊黃美幸,後返台擔任民進黨政府主掌外交領域的要職。她自台北指出當年介紹民運人士與台獨人士接觸,增進雙方瞭解,包括1985年邀請目前被關在大陸監獄的王炳章到台鄉會年會座談,在台獨內部被視為反叛出賣,飽受指責,但高瞻遠矚的洪哲勝適時支持她與中國民運接觸溝通的理念作法。

胡平指洪哲勝是海內外中國民運的最大支持者,認為大陸民主化與台灣安全息息相關,很多大陸朋友不支持台灣,但都能接受統一是一個選項、台灣有自決選擇的權力。代表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王軍濤推崇洪哲勝的胸襟開闊,仁者無敵,雙方以普世價值為對話基礎,同時感受到對暴政統治的憤怒。西澳大學陳傑指出在1998到2007,中國內部民主運動,無人與問;洪哲勝透過「民主論壇」邀稿刊文方式,先後支持200多位中國國內外的民主運動人士,鼓勵中國民運。在中國多次坐牢的張林表示,他在被捕被關,走投無路情況下,透過「民主論壇」,得到很多大陸內部民主人士溫暖的聯繫,推崇洪哲勝是中國民主化學習的榜樣。

前北美洲前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葉治平在獨盟為洪哲勝舉辦的追思會上表示, 80年中洪離開台獨聯盟,組織「台灣革命黨」。他認為,左派革命組織不能只靠募款, 應該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史明先生便是如此), 因此計畫經營一間餐廳以維持運作。當時一位家境頗富裕的同學正好要畢業回台,他很認同這個的想法,因此把家裡寄給他做生活費所剩的幾萬美元捐給台灣革命黨,做為購買「黨產」的基金。在30多年前,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隨著台灣島內情勢變化,民進黨成立後的隔年,洪哲勝便宣布解散革命黨,改以民主自決為台獨的訴求方向。

葉說,事過近十年後的有一天,他忽然接到洪前輩的電話,洪說,當時購買餐廳的計畫並不順利,在支持者建議下改投資房地產。但革命黨解散時正值房地產景氣低迷,無法處理。現在終於賣出,因此希望希望將捐款連本帶利歸還給捐贈者。「他的電話讓我不知所措,但也很感動」。因為幾十年來,海外同鄉對台灣黨外人士,社運組織,政治受難者,海外革命團體等,做過數不清次數的捐款,但記憶中,從沒有任何團體,組織或個人,因為募款目的沒有達成而自動退還捐款。「我告訴他,事隔這麼多年,那位同學可能早已忘記,而捐款者本來就是基於尊敬與信任,所以捐錢是讓他自由運用。但洪前輩堅持,受捐款的組織有義務要讓支持者知道捐款的來龍去脈,這樣才能堅定相互間的信任,因此堅持要我代連絡那位同學,並取得他對後續運用的建議。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到,他不但是一位正直清廉的人格者,更是一位負責任的台獨領袖。」

前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葉治平追思洪哲勝 圖:林朝億/攝

葉世平表示,洪哲勝前輩一生貢獻台灣獨立運動,澹泊名利,為全心投入運動而辭去令人羨慕的教授職位。他的理論曾受到海外同鄉與台獨陣營嚴厲的批判,但他堅持信念,不改其志。對於他的一生,我常想到在「孟子」裡讀過的一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也。但我認為,人之所以能成為大丈夫,最主要是能時時保持著一顆正直熱情的赤子之心,而「赤子心」正就是他常使用的筆名。許多人稱他為「職業革命家」,「我並不認同這樣的稱呼」。對他而言,「獨立建國」是台灣人的權利,完成這個目標則是這一代台灣人的使命。所以,革命並不是「職業」,而是他整個人生的意義。「如今他抱著一顆赤子之心,走完了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兩袖清風而去,將在台獨史上留下令人緬懷的一章。我們將永遠懷念他,願他安息。」

獨盟前主席張燦鍙說,洪哲勝認為要做中國民主化,中國一旦民主化後,對台灣也是有幫助的。他的視野格局、超前部署,是不簡單的。

曾幫洪哲勝做過口述歷史的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說,很多年前洪哲勝曾拒絕他的訪問。後來2019年六四30週年紀念,洪哲勝返台,曾經訪問他兩個下午。但後來為了要補充一些內容,來不及出版。

獨盟成員陳榮芳說,洪哲勝曾兩度擔任台獨聯盟專職,他非常浪漫,還開玩笑地說,以後台灣獨立應該要來請領這個專職的年資。

人權律師李勝雄表示,在六四天安門前,他就與洪哲勝在美國見面。洪那時候想做中國民主,但他認為,台獨是最重要的,怎麼還要去管中國的民主呢?洪真的是一個理想家。

前立委沈富雄說,他與洪哲勝是台南一中同屆同學,兩個人是隔壁班,他回憶到,當時的高中生,大家都在唸書準備考大學,只有洪哲勝熱中運動吊單槓練胸肌,那時他就立志要當楚霸王,大家都叫他「楚也」。沈富雄感嘆到,洪哲勝的離世,台灣獨派不該默默沒什麼聲音,洪哲勝不論在推動台獨運動或是稍後的推動的中國民主運動,他都有一定歷史地位,應該讓台灣年輕一代瞭解這個人的重要性。

有一次洪哲勝回台灣巧遇時任立法院長的王金平,王也跟洪哲勝說,印象最深刻就是他吊單槓的景象。

洪哲勝於本月18日在紐約病逝,震驚台灣政壇,先後舉辦追思論壇。洪哲勝夫人洪芳枝女士也活躍於紐約台灣同鄉會,不幸先於今年5月離世。

台獨聯盟舉辦洪哲勝(1939-2020)追思會。出席者包括何康美、陳南天、張燦鍙、葉治平等人 圖:林朝億/攝(資料照片)

台獨聯盟本月26日舉行洪哲勝舉行追思會   圖:林朝億/攝(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