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駭人的社會案件頻頻發生。除了譴責加害者,討論刑罰輕重與否,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今(17)日指出,「家庭」是最早、最大影響一個人的場所,小孩透過與父母的互動來認知世界,以及探索人際情感表達,所以要改善社會現像,應從家庭面做起,建立「健全家庭功能與價值」以及「建構友善家庭環境」,才是治本的方式。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指出,社會變遷的快速帶來許多令人不安的社會案件,但談起這些議題時,往往圍繞在問責制度讓官員下台、對加害人與其罪行予以譴責,或對其判刑結果議論紛紛。然而,作為治本且預防性的作為、相關的倡議或論述,這樣的聲音較不被聽見。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公會理事長陳伯峰表示,治本及預防之道在於家庭功能的發揮以及家庭價值的彰顯,社會應重視「健全家庭功能與價值」以及「建構友善家庭環境」。據此,公會提出三點呼籲:

(一)各級政府除了金錢補貼政策或設立各種托育機構來取代家庭功能,更重要的是賦能家庭,提供清楚、明確、且容易取得的多元專業管道,以協助家庭功能的發揮。如此,才能更完善國家的社會與健康政策,照顧人民。
(二)呼籲企業:員工是重要資產,每位員工都背負家庭責任,照顧好員工的家庭需求,適時提供協助(如醫療、財務、法律、心理、家庭照顧等)可以讓員工更無後顧之憂地在職場發揮所長。
(三)也請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重新正視家庭的重要性,好好地陪伴你的家人,一起成長、學習、共好。在需要臨床心理師專業服務的時候,我們也是這個社會、家庭、個人的後盾。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並在11月,透過年度會員大會暨在職教育的訓練活動,規畫了家庭價值與功能的倡議活動,及「人我之間--家庭的樣貌」紀錄片,希望喚起整個社會對於「健全家庭功能與價值」以及「建構友善家庭」的重視。

親子家庭和醫護人員參加公益路跑活動。(親子示意圖)   圖: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 /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