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雖然還沒有開完票,但川普已經出面宣告勝利,並說贏了許多本來沒有預期到的州。在杭特醜聞爆發以來一路裝死的臉書,也在拜登給支持者打氣的「我們會贏」貼文附上警語。拜登究竟是否輸了目前還不確定,但主流媒體所引用的民調肯定輸了,因為他們選前預測拜登領先兩位數,並且在六大搖擺州中至少可以贏四到五個(結果只贏了一個亞利桑那,重中之重的佛州與賓州以及具有象徵意義的俄亥俄州可能全丟了)。
上個月初,分析大數據新聞的美國媒體《Datanami》總編伍迪(Alex Woodie)便曾撰文指出,系統誤差(Systemic Errors)沒有解決,可能使民意調查的預測力比2016年還要差。民調使用的統計模型主要基於先前選舉的人口統計結果。 以前可以依靠過去的3到4次選舉來預測當前選舉中的投票率和選民模型。但這個方法在2016年失敗,在2020年也很可能會再次失敗。
選民不表態或者在接受民調時說謊是上次大選民調失真的原因,這次也沒改變。
再者,隨著手機越來越普及,打到家用電話民調會出現明顯的樣本偏差,打手機又很多人不接陌生來電。
民調公司維克(Wick)執行長布雷(David Burrell)昨天則指出他們發現一些民調上的病徵。
首先,受訪者擁有研究所以上學歷的比例高達23%到31%,根本與社會真實面貌差太多。
其次,說自己已經提早投票的比例高達16%,也高於各州真實比例。
第三,民調顯示非裔與西裔支持川普比例上升,為什麼跟他們同社經地位的白人卻沒有?民調怎麼解釋這些異常現象?
川普選戰資深顧問柯提茲(Steve Cortes)上個月中旬也曾經提出警告,指出許多民調其實過度抽樣(oversampling)民主黨人。而全美各地支持川普的選民,普遍有不喜歡對陌生人表達自己投票意向的現象,他認為「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是造成這種差異的潛在原因。
其實不是所有的民調都失真。上次準確預測川普當選的IBD/TIPP、「特拉法加集團」(Trafalgar Group)乃至拉斯穆森報告(The Rasmussen Report)都的預測都蠻接近開票結果的。只是美國主流媒體選擇不去報導,寧可相信上次失真的民調機構,並稱他們已經有所調整,這次會很準。
台灣的民調被笑說不是在做民意「調查」,而是在做民意「調整」。美國主流媒體所引用的那些,恐怕也沒好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