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娛樂經典MMORPG遊戲《魔獸世界》預計將在今年秋季發布下一張資料片《暗影之境》,玩家將前往死者的國度探索全新篇章。《新頭殼》獨家取得全新區域之一的「亞登曠野」美術手稿、概念設計圖及音效配樂,一起來瞧瞧當初暴雪美術團隊當初是如何設計這塊區域的吧!

美術手稿、概念設計圖

亞登曠野誓盟大廳外部區域。 圖:暴雪娛樂/提供

資深概念美術師Matt OConnor-這是一幅相當早期的概念圖,描繪了通往凜冬女王宮廷的入口,只有她最信任的屬下才能獲准進入。這棵龐大的樹木充滿魔法的力量,我們想在樹木的根部加入一些人造建物的設計,像是窗戶和支柱,並讓它們繞著樹皮和枝椏往上爬,與自然的韻律融為一體。

亞登曠野場景設定圖。 圖:暴雪娛樂/提供

環境美術師Gabriel Gonzalez-剛開始的時候,在我們的想像中,亞登曠野是一個充滿星空氣息的地方,結合了銀河和星體的場景,長滿了自然生長的森林。 我們想像著這裡會有高聳入雲的大樹,這些樹木彷彿撐起了天空,樹木的枝葉十分蓊鬱,而且充滿了魔法的氣息。有了初步構想之後,我想為亞登曠野創造出非常具有特色的設計,做出一些改變,並把生命與重生的象徵融合在自然之中。最後我想出的設計是,畫出一棵巨大無比的樹木,這棵樹的枝椏優雅地交織,變成一個類似星空之網的樣子,有一點向翡翠夢境的場景致敬的意味。在我的想像中,這棵樹會從亞登曠野的每個角落收集靈魄,並成為亞登曠野的劇情之中重要的一環。

左上:飛靈|正中:沃爾凱|右上:果姆|下排:符文雄鹿。 圖:暴雪娛樂/提供

飛靈

角色美術師Ariel Fain-我的目標是參考經典奇幻文學中對於飛靈外型的描述,從亞登曠野的星空主題中獲取靈感,在符合《魔獸世界》美術風格的前提之下,創造出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飛靈。在設計飛靈的時候,我觀察過很多不同的蛾,從牠們的翅膀形狀和毛茸茸的外型上獲得了不少靈感。我們知道這些生物生性淘氣,所以在外觀上給他們一點鬼靈精怪的感覺很重要。

沃爾凱

角色美術師Ariel Fain-剛開始設計的時候,我們知道亞登曠野的各類生物必須要能帶給玩家一種充滿野性的感覺。對我們來說,做出跟以往不同的設計很重要,因此我們決定在這些生物身上加入更多的動物特色。我們從「羱羊」(阿爾卑斯山羊)身上得到了很多靈感,這種動物的頭上長著形狀獨特的巨大犄角,幾乎圍繞著牠的整個身體。在加入一對巨大的犄角之後,整個角色的輪廓給人的感受完全不同,多了一種充滿力量的感覺。

果姆

角色美術師Jay Nam –在想像中,亞登曠野裡的果姆必須要給人一種真實、熟悉的感覺,同時也要能夠讓人覺得這種生物有點神秘、有點新奇。因此我決定從真實的昆蟲外貌取材,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生物。舉例來說:我從蛾身上得到靈感,設計出了果姆的觸鬚,然後我從鍬形蟲身上獲得靈感,畫出了果姆的角。我選用一些比較夢幻的顏色,這樣可以給玩家一點概念,讓他們能猜出果姆吃什麼食物,以及他們是怎麼長大的。我很享受設計亞登曠野的生物,探索這些生物的互動性和多元性帶給我很大的滿足。

符文雄鹿

角色美術師Natacha Nielsen –有別於艾澤拉斯中所有其他的生物,符文雄鹿必須要能夠給人一種優雅而充滿力量的感覺。我在牠的毛皮和尾巴的部分加入樹葉的設計,牠的身體外圍還有一層發著亮光的靈魄,更創造了三種不同的犄角變化形態,這樣一來,這個區域的雄鹿就不會看起來都一樣。當這頭生物變成坐騎的時候,必須穿上兩層護甲,為了呼應亞登曠野的外觀主題並與誓盟風格一致,我選擇皮革做為主要材料,並使用像是樹汁結晶、樹葉這些材料做為輔助;此外,我用了非常少量的金屬做為額外的點綴。我在創作這隻生物以及牠的坐騎版本的過程中獲得了非常多的樂趣,我也等不及看看玩家在《暗影之境》見到這些生物時的反應了。

樹枝狀靈魄結晶。 圖:暴雪娛樂/提供

環境美術師Gabriel Gonzalez-我真的很希望可以讓外形像樹枝的結晶成為亞登曠野最重要的特色形狀。我想透過設計單一靈魄結晶的方式完成這個目標。我們希望這些結晶感覺起來有點重量,不過同時也想要抓到這些結晶的精髓,也就是它們優雅的生長方式,藉此展現亞登曠野的神奇之處:這裡的居民能夠透過魔法轉化自身周遭的景物。我從新藝術運動風格的珠寶和《夜魔水晶》中獲得靈感,設計了這個作品。

音效及配樂

 1. 音效設計-魔法

音效總監 David Rovin-亞登曠野的區域故事主題圍繞著重生、自然和溫和。這裡的魔法相當純粹、寧靜與緩和,當這樣的魔法離開了這片土地之後,這裡變得乾燥而易碎。在製作這個區域的音效時,我深深受到「星界」這兩個字的吸引。星界這個字包含了許多概念,包括:沉思、祥和、平靜,我決定從自然產生的聲音開始著手,像是鳥鳴、風鈴聲和風聲,這類聲音的音調與這個區域給人的感覺彷彿是天生一對。此外,我刻意只在有靈魄的地方加入這些聲音,藉此在沒有靈魄的區域創造出對比的感覺。在那些缺乏生機的區域,我加入了不少讓人聯想到死亡的音效,像是塵土、乾風、樹枝和枝椏的聲音。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用聲音來述說這個區域的故事:生命、死亡與重生。

 

主作曲家 Glenn Stafford-在亞登曠野,靈魄乾旱迫使靈魂做出選擇:見證自然之靈重生的時刻,或是拋棄祂們,讓祂們逐漸失去力量並墜入虛無,我用類似搖籃曲的形式呈現「重生」這個概念:這首樂曲非常單純,沒有複雜的樂句,但是裡面卻包含了樂曲主軸中所有的重要元素,這首歌的主題讓人想起天真爛漫的孩童,而我採用了三四拍的方式來作曲。不過,樂曲中有一些相當獨特而出人意料的和弦以及變奏,所以可能跟傳統的搖籃曲會有點不同。我想藉此展現出這個區域的純粹之美,同時描寫出這裡不為人知的一面,也就是魔法與自然的複雜面相與架構。

樂曲對重生與虛無之間的中間地帶做了不少描寫,這也是樂曲發展較為完善的主題之一。自然之美仍然是樂曲的主軸,不過我們在較為輕快和較為沉重的主題之間做了更多的編曲,甚至在節奏上也有快慢的安排,就像是隨著四季變化,自然不斷循環一樣;在虛無上我們採用了相同的想法著手進行,不過用一種更極端、更陰暗的手法去呈現。在這裡,生命和力量的來源皆已消逝。就連空氣感覺起來都比平常還要稀薄。時間了無生氣地緩慢流動著,漫長而乾燥的冬季看似沒有盡頭。原本的開場旋律在後段樂曲以不經意的方式出場,它象徵著光明與美麗─這些概念感覺像是一段塵封已久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