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年7月屢次出現破紀錄高溫,但平均每年夏季7月會生成的3.5顆颱風,今年卻一顆都沒有,創下了氣象局開台123年來的歷 史紀錄,讓很多期待颱風來幫台灣降溫的民眾驚覺不妙,中央氣象局預報員陳伊秀表示,今年的太平洋高壓確實怪怪的,本來7月就應該北移,卻遲遲賴在北緯23.5度的台灣不走,影響到颱風生成環境。
中央氣象局預報員陳伊秀解釋,颱風的生成需要熱帶擾動形成,而低壓帶必須等到太平壓高壓北移後,才有空間慢慢跟著北移,而低壓帶的北移緯度約高,就越有利於熱帶擾動的形成。
陳伊秀進一步說明,擾動的形成需要「刻氏力」(地球自轉產生的氣流),科氏力的大小,隨緯度而不同,在南北兩極最大,緯度愈低愈小,在赤道上為零。同時,這種偏向力,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半球偏左。因此赤道北緯5度、南緯5度也都是屬於無風帶地區。
今年因太平洋高壓持續賴在北緯23.5度的台灣,導致低壓帶被擠壓到北緯大約15度以下,低壓帶在無風區的情況下,就沒有辦法形成擾動,進而生成颱風。但好消息是,太平洋高壓已經開始向北移動,8月2日至5日位在菲律賓南方的低壓帶會漸漸跟著北移,低壓帶北移的緯度越高,越有利於擾動形成的環境。加上8月平均會有5.6顆颱風生成,所以大家也不用太過擔心。
至於民眾擔心,太平洋高壓是否會又突然回到北緯23.5?陳伊秀也說,通常太平洋高壓北移,就代表著有跟著節氣(氣候)在走,要等到太平洋高壓再度回到北緯23.5度的台灣,是明年的事情了。但陳伊秀也說,今年的太平洋高壓確實沒有按照正常氣候在走,會不會突然回來,還要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