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提及「大循環」發展格局,引起關注。外界認為,習近平的談話代表中國未來打算將經濟發展重點放在國內市場,主打內需和科技牌。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常在7月底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而21日舉行的這場企業家座談會,通常被視為是對中國今後經濟政策的「吹風會」、「定調會」。

2018年也有一場企業家座談會,當時處在民企對公有制與私有制充滿疑慮的背景下,高層的講話意在打消顧慮,激發民企的投資熱情。

而這次參會企業多數是科技和製造業有代表性的企業,包括海康威視數字技術公司、中化集團、武漢高德紅外公司,以及微軟、松下電器等外資企業。

習近平座談會上說,「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要「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對習近平的談話,路透引述一名不願具名的前中國政府官員解讀:「相當於自力更生」。

報導引述另一不具名的中國官員評論稱,這次座談會的核心就是保護市場主體,活化市場主體活力,做好自己的事,應對外部挑戰。

中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3.2%,顯示復甦已經啟動。不過,在中美貿易戰與推動港區國安法引起的國際壓力下,中國的國際貿易形勢相當複雜險峻。

華泰期貨宏觀點評也稱,內外疫情防控的差異增加了短期逆全球化加劇的風險,在風險釋放的同時,推動中國經濟模式從「兩頭在外」(原料和市場都在國外)轉向「國內大循環」。

香港01則稱,「市場主體」一詞在習近平的講話中出現頻率非常高,而且被置於提綱挈領的位置。其中,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應該也是此次會議的主要指向群體。

不過,習近平在座談會上也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習近平說:「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中國國務院同日(21日)發文,持續提升投資建設便利度,優化再造投資項目前期審批流程,進一步簡化企業生產經營審批和條件,降低市場准入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