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印中兩國關係日趨緊張,印度民眾對中國的憤怒也越來越強烈。為了對抗中國,印度各界晚近不斷出現鼓吹打「台灣牌」的聲音。
日本《外交學者》(The Diplomat)稍早刊登印度智庫「觀察者研究基金會」(the 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ORF)研究員賴潔希(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 的文章,指出印度各界晚近公開討論各種挑戰中國的外交戰略,打「台灣牌」的聲浪日益高漲。
《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在今年5月曾在社論主張,印度在考慮台灣在世界衛生大會中的觀察員地位問題時應務實,不應出於刻薄或恐懼而做出決定。賴潔希指出,儘管這篇社論並沒有要求印度改變對中國和台灣的總體政策,但反映出印度各界對於當局面對中國時的審慎政策普遍不滿。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的社論對同一問題就更加直接,要求新德里當局「不要迴避支持台灣」。社論說,這應該仍然是世界衛生組織改革的重要方面,而且面對中國經常在聯合國和其他多邊組織中與印度鬥爭時,印度不應該再「過分地尊重北京」。
賴潔希指出,這不是《印度時報》第一次對台灣採取這樣的立場。 2019年,該報便曾經發表社論指出印度應加強與台灣的合作。
賴潔希說,這樣的觀點越來越引人關注。曾任印度外交部顧問、現在於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的莎娜(Sana Hashmi)主張,在印度的印太戰略構架中應該讓台灣發揮更大的作用。她認為,最近在加爾萬發生的中印邊境衝突是印度開始更認真地與台灣接觸的合適時機。但是她警告說,不應僅從中國的角度來處理印台關係,而北京最近的舉動為發展新德里和台北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更大的機會。
印度「中國分析與戰略中心」( 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研究員哈西婭(Narrata Hasija)也呼應這樣的觀點。他斷言,印度必須停止透過中國的角度來看台灣。她認為,現在是印度在經濟和戰略領域與台灣發展獨立關係的時候了。
前外交官帕特薩拉薩西(G. Parthasarathy)強調,台灣是最早運送醫療設備到印度的國家之一,並提出了印度加強與台灣關係的理由。他補充說,台灣提供了在幾個關鍵領域進行合作的機會,尤其是在印度的半導體行業,這也可能會減少印度在電子和通訊行業對中國的依賴。他補充說,這也與其他印度戰略合作夥伴(如美國,日本和韓國)實現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的總體目標十分吻合。
台灣輿論也支持與印度的更緊密聯繫。 例如,《台北時報》便呼籲台灣「加深與印度的關係,特別是經濟,軍事和情報關係,以遏制中國的擴張主義。」 這也與蔡英文總統的新南向政策非常吻合,這項政策特別關注印度。
賴潔希指出,極為謹慎的莫迪政府不太可能接受這樣的建議。 但是,這些要求強化與台灣接觸的聲浪清楚地表明了印度人普遍的憤怒和不滿。